洪武初年,朱元璋心血來潮,想建造一座獨一無二的樓閣,彰顯天子氣派。承接這個任務的自然非應天府鼎鼎有名的吳家莫屬。吳家幾代承攬過朝廷官府數不勝數的館臺樓閣,個個都是精品。
吳家第五代傳人叫吳起祥,正值年富力強,他自然不敢怠慢,可怎麼才能造出別具一格的樓閣呢?吳起祥鑽進書房,一連幾天不出門,終於悟出一個絕妙的構思,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吳春霖。老爺子聽後,捋著鬍子,點頭說道:“造園起樓和書法有相通之處,有的字端正太過,不能稱奇,而有的字旁逸斜出,看似出格,卻自有一番風流。你想仿魏晉凌雲臺,這是一著險棋,那臺子後人都沒見過,只能憑空想象,你想一試,勇氣可嘉!”
有了父親的鼓勵,吳起祥便緊鑼密鼓地忙碌起來。
樓閣建好後,朱元璋挑了個好日子,帶文武百官前去參觀,遠遠就見那樓閣拔地而起,立於天地之間,巍峨高聳,氣勢宏偉;近前細觀,只見雕樑畫棟,精美無比。就在朱元璋興致勃勃準備拾級而上時,一陣疾風吹來,樓閣竟然微微搖晃起來!
朱元璋蹙眉止步,心下疑惑。同行的有一個大臣名叫馮玉寶,見狀立馬走上前,指著吳起祥斥責他建了座危樓,欺君罔上。
這馮玉寶素來與吳家不對付,但吳起祥早有準備,他面無懼色,對朱元璋稟告道:“皇上,此閣乃吳家族人心血鑄就,怎能馬虎大意?御風飄搖,正是在下有意而為之。”
朱元璋不解,好奇地問:“哦?你說說看,這是何道理?”
吳起祥坦然相對:“皇上,此閣設計時,所有木材的斤兩已精確計算過,故而四面八方都極為勻稱,任多大風雨,只是擾動其表,絕不會撼動其裡。如此一來,方顯此閣曼妙搖曳,儀態萬千。”說到此處,吳起祥又頓首道:“皇上心繫黎民,曾說過‘治理天下,君王當誠惶誠恐,驚懼環宇,居安思危’,此閣正喻有此意。”
聽到此處,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吳愛卿暗設巧喻,構思不俗,正合朕意!” 說完,朱元璋便領人登閣遠眺,隨樓閣沐浴春風,飄搖如臨仙境,不住點頭稱讚,當即重賞吳起祥。
吳起祥領旨謝恩後,起身回望,卻見馮玉寶臉色陰沉,一雙小眼正憤憤地盯著自己。
過了幾日,吳家突然接到聖旨,讓吳家老爺子吳春霖題寫新建皇閣的牌匾。吳家父子心下疑惑,那“凌霄閣”三字的燙金牌匾不是已經讓馮玉寶題了,並掛在樓閣上了嗎?怎麼又讓吳老爺子再題?吳起祥詢問宣旨太監邱公公才得知,皇上還想在閣頂再掛一個“功蓋千秋”的四字大匾。
吳家父子二人心如灌鉛,不知如何是好。吳春霖眉頭緊鎖,喃喃自語:“老夫昨日右臂跌傷,現在聖上委此重任,怎堪垂愛啊!”說完,他便試探著問邱公公能否養病數日,待腕力恢復後再書寫。
邱公公愛莫能助,說皇上口諭,吳春霖三日之內必須親登高閣,現場題寫。
“什麼?要父親爬上高閣書寫?”吳起祥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邱公公嘆了口氣,搖頭道:“馮玉寶大人說,工匠不慎把一個空白匾額先掛了上去,只能讓老先生勞累一番了。而且馮大人還在皇上面前說,吳老先生的字逸興風流,與凌霄閣氣質絕配,可謂錦上添花。”
聽到又是馮玉寶,吳起祥略一思忖,全明白了,如此既能為難老父,又能對題字吹毛求疵,到時定下個欺君之罪……此招何等惡毒!
邱公公低聲相告:“實不相瞞,這馮玉寶向皇上屢進讒言,並蒐集上呈了吳老先生與奸相胡惟庸唱和的詩詞。皇上最恨胡氏,自然疑雲頓生,又聽馮玉寶說那凌霄閣搖搖欲墜,吳家巧言令色,實為包藏禍心,是想讓皇上自高處摔跌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