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惡如仇

[ 民間故事 ]

清朝年間,進士李觀山被派往直隸省會梁縣任知縣。這天傍晚,李觀山在衙門裡閒逛,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六房辦公地。這會兒六房典吏大多已回去了,只有刑房裡還亮著燈,他抬腳就走了進去。

刑房典吏孫長明是本地人,已近七旬,按理來說早該退了,只不過他對刑房事務瞭如指掌,又無人可以接班,歷任知縣不肯放,他也只能繼續幹下去。

此時,孫長明正就著燭光書寫案卷,感覺有人進來,抬頭一看,忙起身施禮。李觀山攔住他說:“孫先生不必客氣,坐,請坐。”

孫長明請李觀山上座喝茶,隨後恭恭敬敬地坐在下首。李觀山隨意聊了幾句,便話入正題:“孫先生在衙門裡當了四十多年差,見多了宦海沉浮,還請不吝賜教,我這知縣該如何才能做得穩當?”

李觀山為何有此困惑?只因梁縣是直隸省會,境內的各級衙門隨便出來一個人,官帽子都比知縣大。所以,在梁縣當知縣的,往往只有兩種命運:一種,飛黃騰達;另一種,貶官回鄉,甚至連命也保不住。因此,這倒不是李觀山有意調侃孫長明,實在是誠心請教。

可孫長明卻誠惶誠恐地說:“連大人都不知,我一介胥吏如何知曉?”

李觀山笑著指了指他,這活成精的人,自然不會輕易跟自己交心說實話。他起身告辭,到了門口,順口說了一句:“明日程老侍郎八十大壽,你隨我一起去慶賀吧。”說著,他也不等回話,就走了。

李觀山口中的程老侍郎是梁縣人,三朝元老,在刑部侍郎位上告老還鄉。老侍郎正直不阿,又願意提攜晚輩,李觀山對他十分尊敬,上任後常去拜見他。老侍郎對李觀山的印象也頗好,在門生弟子和達官貴人面前,絲毫不吝嗇對他的溢美之詞。所以,老侍郎的八十大壽,他於情於理都要去的。

第二天傍晚,李觀山讓下人去請孫長明,但不多時,下人回來說孫長明回家了。李觀山心裡明白,這老頭獨善其身,不願與自己有過多來往,但他越這樣,李觀山反而越想結交。自己初來梁縣,人生規則也十分熟悉;二來,他通曉梁縣人文地理,風土人情;三來,他獨善其身,不結黨營私。如果他願意盡心輔佐,那自己這個官肯定能當得輕鬆些。

於是,李觀山獨自前往孫長明家。孫長明無妻無兒,一人住在城西的一間老宅裡,此時正扇著泥爐裡的炭火,見李觀山來了,連忙告罪道:“哎呀,李大人,老朽該死,竟然把給老侍郎祝壽這麼大的事給忘記了。”李觀山哈哈一笑,舀了勺水將泥爐裡的火澆滅了。孫長明無奈,只得隨他去程府了。

程老侍郎八十大壽,滿城達官貴人都來了,程府附近擠滿了車馬轎子。李觀山一路行禮,一路謙讓,等輪到他登記禮物時,身邊已經沒幾個人了。他拿出備好的五色糕點獻給收禮人,正要說什麼,突然身後有人一把抓住他的手,輕聲道:“李大人快隨我來!”

李觀山回頭一看,是老侍郎家的老管家。老管家表情雖然平靜,但面色蒼白,兩眼之中透著說不盡的驚恐。李觀山心裡一驚,猜測有什麼事發生了,於是向孫長明點點頭,二人一起隨著老管家進了程府。

程府裡亭臺樓閣,甚是壯觀。老管家領著二人穿廊過巷,在後院的一幢房前停下,顫聲道:“二位,請切莫聲張。”說著,他推開房門。門一開啟,李觀山便聞到了一股濃重的血腥味,忙疾步上前,一看之下,頓時呆若木雞。

只見地上躺著一具屍體,身穿團花紫袍,但頭顱已然不見。程府內能穿團花紫袍的除了老侍郎還能有誰?李觀山愣怔片刻,回過神來,忙上前將屍體的雙袖捲起,那是一雙滿是老人斑的枯瘦雙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

大壽之日,壽星卻橫死家中,這也太詭異了!這時,李觀山突然感覺袖口被人扯住,回頭一看,正是孫長明。孫長明衝他不露痕跡地搖了搖頭。他立即清醒過來,此時不宜悲傷,老侍郎在他的轄區丟了腦袋,若是不盡快破案,他自己的腦袋也會保不住。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飄搖凌霄閣
下一篇: 尋找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