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傳奇)

[ 民間故事 ]

北宋年間,一日,宋徽宗召宰相蔡京進宮,說有要事相商。蔡京見駕後,宋徽宗告訴他,遼國的天祚帝聽說大宋畫師技藝精湛,想請大宋派一位畫師去遼國,為天祚帝畫像。宋徽宗問蔡京,派誰前去為好。

蔡京聽後暗想: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聽說遼國的天祚帝長相醜陋,而且性情乖戾,畫師畫像時萬一沒有把握好分寸,只怕凶多吉少。見宋徽宗等著自己回話,蔡京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選——張擇端。

張擇端畫藝高超,宋徽宗見了他的畫作後稱讚有加,一道聖旨便將他招到了皇家畫院。前段日子,蔡京聽說張擇端正在畫一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雖然尚未完成,但見過草圖的人都驚歎不已。蔡京便派人找到張擇端,暗示他將《清明上河圖》畫好後送與自己。不料張擇端對來人冷冷地說道:“燈已昏暗,何來清明之圖?還望上告蔡太師,在下技藝粗疏,畫作只會髒了太師的眼睛!”派去的人把這番話語對蔡京一說,他氣得七竅生煙。無奈張擇端正受宋徽宗恩寵,蔡京只得暗氣暗憋。現在聽說要派畫師入遼畫像,蔡京腦海裡頓時就有了借刀殺人的想法。

於是,蔡京向宋徽宗稟道:“陛下可還記得皇家畫院的張擇端?此人畫工精細,惟妙惟肖,派他前去為天祚帝畫像,定能揚我大宋國威。”

宋徽宗聽後,覺得甚是有理,當即下旨,命張擇端入遼為天祚帝畫像。

再說張擇端,他接到聖旨,不由得愁容滿面:聽說遼國皇帝長相醜陋,為其畫過像的人,最後都下落不明,自己要是去了,只怕有去無回呀!正在愁悶,就聽門外有人說道:“小弟有一個法子,準保兄長此行無虞!”

張擇端扭頭一看,只見門簾一挑,一個男子走了進來。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結拜兄弟孫正福。

孫正福進來後說:“小弟聽說了兄長的難事,請兄長稟告皇帝,准許小弟一路同行。小弟哪怕舍掉性命,也要保兄長平安歸來!”

張擇端搖頭道:“此行艱險,我怎能拖累賢弟呢?”

孫正福義正詞嚴地說:“為朋友兩肋插刀本是應當,更何況兄長對我有大恩,此時不報,更待何時呢?”

原來半年前,孫正福到汴京投靠親戚,不料親戚已搬離了原來的住處。為了維持生計,學過幾年畫的他就在街頭擺了個攤子,給人畫像。這天,孫正福剛支好攤子,有個混混走來,讓他畫像。快要畫完的當口,街頭突然奔來一匹驚馬,嚇得路人紛紛躲閃。孫正福正專心致志地作畫,聽到動靜,猛然一驚,畫筆從畫像的臉上掠過,留下一道清晰的線條。等那匹馬跑遠了,混混一看畫像,不幹了:“你給我的臉上來這麼一下,算咋回事兒?”說著他不依不饒,非要孫正福賠五兩銀子不可。

巧的是,孫正福的畫攤擺在張擇端家附近,正當孫正福手足無措的時候,張擇端恰好路過。問明情況後,他對混混說:“我給你補畫一張如何?”混混一看是皇家畫院的張擇端,知道自己惹不起,慌忙溜了。就這樣,張擇端給孫正福解了圍。得知他身處窘境後,張擇端便提出讓他到自己家暫住,孫正福感激地答應了。當晚,兩人聊起繪畫,十分投緣,後來更是結拜為兄弟。孫正福在張家一住就是半年,今天,他聽說了這檔子事兒,就主動站出來,打算跟隨張擇端一同出使遼國。

張擇端見孫正福說得懇切,只得點頭同意。

轉眼間就到了出使遼國的時候,宋徽宗準備了厚禮,還派了一隊士兵專門護衛。張擇端既是畫師,又是使臣,孫正福則以僕從的身份加入了出使的隊伍。

一行人渡過黃河,往遼國的國都上京進發。一路無話,這天,他們趕到上京,在驛館安頓下來。張擇端跟孫正福閒聊,嘆道:“賢弟,明日我就要覲見遼國皇帝了,但不知吉凶如何……”

孫正福說:“兄長不必擔心,明天我替你前去覲見。”

張擇端苦笑一聲,說:“遼國大臣中有不少見過我的,咱倆長相差別這麼大,你要冒充我,還不被人一眼就認出來?”

孫正福聞言“哈哈”一笑,說:“兄長稍等片刻。”說完,他轉身去了裡間。

過了一盞茶工夫,從裡間走出來一個人。張擇端一看,這人的容貌竟然跟自己一般無二,不由得驚叫道:“你、你是誰?”

這人笑道:“兄長,竟然連小弟都不認識了?”

一聽聲音,張擇端才知道,這人是孫正福。孫正福看張擇端滿臉疑惑,解釋說:“兄長有所不知,小弟早年流落江湖,學過一些餬口的本領。除了畫像,我還會相面、看病,最擅長的則是易容之術,沒想到今天還真給用上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寒食節
下一篇: 挖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