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浙江嘉善的幹窯鎮出了一位很有名的獸醫,他有一手治牛病的絕活,凡經他的手醫治,病牛很快就能下地犁田。農耕時代,牛是農家的命根子,治好一頭耕牛,就是保住了一大家子的活路,獸醫因此深得四方鄉親敬重,就連當地的財主都敬他三分。因為他姓牛,大家就叫他牛神醫。
牛神醫醫術高明,卻沒有兒子傳承他的一身本事。他就打算收個徒弟,可是挑挑揀揀,幾年也沒挑中一個讓他滿意的人選。這天,一個衣著樸素的中年婦人領著兒子來到牛家,一見牛神醫,立刻跪地便拜。婦人恭恭敬敬地說,她丈夫早年去世,只留下這唯一的血脈,孩子今年已經十二歲了,姓武名長林,從小就對獸醫這行感興趣,希望牛神醫能收下他做徒弟。牛神醫見婦人的話說得懇切,跟武長林略微交談幾句,見這孩子十分機靈,最難得的是他還會寫字,於是就點頭答應了。那孩子按規矩給牛神醫磕了三個頭,說:“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牛神醫的身邊,從此便多了個小徒弟。牛神醫醫術高明,給牛看病時,用不著主人介紹牛的病情,他慢騰騰地圍著病牛左轉兩圈,右轉兩圈,然後端端正正坐下口述方子,由小徒弟武長林抄方子。武長林話不多,做事卻眼快、腳快、手快,很快就成了師傅的好幫手。平時師徒倆沒事時談談笑笑,相處十分和諧。
牛神醫帶著武長林出門給牛看病,他照樣圍著病牛左轉兩圈、右轉兩圈地看了一陣,見那耕牛停止反芻,呼吸急促困難,不斷扭頭回望腹部,他心裡就有數了,這是典型的“牛氣脹”,好辦!他中午喝了三杯老酒,此時有點兒頭暈,於是用手指在桌上一敲,對武長林說:“抄方!”
“是,師傅!”
“聽著,木香六錢,陳皮六錢,枳殼六錢,茴香一兩二錢,檳榔六錢……”武長林剛寫完最後一個字,劉神醫便把方子拿過去交給病牛主人說:“煎水給牛灌下,明日便可見效!”病牛主人一聽笑逐顏開,千恩萬謝奉上了診金。
突然,武長林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說:“師傅,我錯了,您剛才說得太快,我心一急,把一味藥給漏寫了!師傅您打我吧!”說完他站起身,從病牛主人手中取回那張方子,認認真真加上了“炒蘿蔔籽二兩四錢”幾個字,又畢恭畢敬地交給牛主人,還連聲說:“小的粗心,差點誤了大事,真是對不住!”
這突如其來的小插曲,讓牛神醫暗自心驚,酒也醒了一半。他嘴上說:“下次不可如此粗心!”心裡卻在想:啊呀!好險!自己差點兒誤了大事!要是少了“炒蘿蔔籽”這一味藥,今天這方子的藥效就會大打折扣,如果誤了治病的最佳時機,說不定這頭耕牛就沒救了,那自己的名聲也就毀了!這小徒弟今天不但救了牛,也給自己挽回了面子,保住飯碗了呀!
不過他慶幸之餘,心裡又有些犯嘀咕:這小徒弟也太厲害了!他不僅知道我少開了一味藥,而且知道這味藥該開多少量……常言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看來今後得悠著點,不能把本事都在他面前露了!否則說不定哪天徒弟就超過師傅了,萬一他不是個厚道人,此地哪還有我的生意?
牛神醫自此有了忌憚,他也就不用武長林抄方子了,只叫他幹些煎藥熬湯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