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盜

[ 民間故事 ]

一、探花遇匪

康熙年間,山西籍探花李灝從翰林院外放,自京城出發赴撫州上任。因世面不甚太平,李灝便和一個跟隨他多年的隨從李英扮作書生和書童以遮人耳目。一行人夜宿曉行,先走陸路後改水路,搭了孫家官船順流而下,不日來到江口埠。江口埠是個水陸中轉站,被尊為九省通衢天下第一埠,商賈雲集,熱鬧非凡。因船家有生意要處理,決定在此稍作停留。

見市井繁榮,李灝心中高興,便帶著隨從李英在市上游逛半日,吃完晚飯逛了夜市才返回船上,略一收拾便倒頭入睡。不知睡了多久,李灝被一陣嘈雜聲驚醒,忙穿衣出艙,這才發現官船已飄入江中,且被十餘條大小船隻團團圍住。船上火把通明,但見船家等人被捆得粽子一般,都嚇得瑟瑟發抖。數名蒙面人手執刀槍挾持眾人,其他人則翻箱倒櫃,見只找到幾塊零散碎銀和銅板,十分不滿。一個小頭目見李灝穿著體面,以為他是船主,便將刀架在李灝脖子上,逼令交出財物。李灝本有些害怕,但知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便壯起膽子說:“各位好漢,在下李灝,乃一介寒生,只知研習孔孟之道,不善斂財,今日赴任途中與各位好漢不期而遇,實在有緣!請各位高抬貴手,放過我等,他日定當厚報!”

“坐大官船的絕非等閒之輩,看你這身打扮也不是平頭百姓。如今世道,哪個當官的不是刮地三尺?你少給我打馬虎眼,若不留下買路錢休想脫身!”

“我們匆匆上路,只帶了少量盤纏。”李灝說。見李灝不像說謊的樣子,小頭目又問:“沒錢也行,有古字畫不?”

李灝一愣,心說,自古以來土匪都幹殺人越貨的勾當,偏偏這股土匪附庸風雅,著實好笑。他突然想起一則江湖傳聞人家,哪裡有古字畫?”

見李灝不識抬舉,小頭目十分惱怒,便下令殺人。“且慢!”小嘍噦正要動手,突然聽得一聲大喊,回頭見是大頭領,忙躬身施禮。小頭目見了來人,也躬身說道:“稟艾爺,這廝看起來不像善茬,不如殺了乾淨!”

艾爺沉聲說道:“我最欣賞讀書人。別急,待問完話再殺不遲!”說完,迅速把李灝打量一番,問道:“剛聽有人自稱李灝,莫非太原府新科探花郎李灝?”

“正是!”李灝忙回答。

見李灝回答得乾脆果斷,艾爺語氣稍緩:“素聞探花郎乃當世子建,有七步成詩之才,煩請先生當場賦詩一首。若先生真有此才,我等分毫不取,還將先生送出此地。若是浪得虛名之輩,少不得身首異處,先生意下如何?”

“這有何難?立馬可就!”

“筆墨伺候!”

小嘍噦粗手粗腳地將筆墨紙硯備好。李灝不慌不忙地鋪開宣紙,接過嘍噦遞來的狼毫,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嘍噦忙把寫好的詩遞給艾爺。艾爺湊到燈下仔細看,看完便勃然大怒:“好個窮酸文人,竟敢冒探花之名用古詩諷刺我等!來呀,將這船上的人給我統統殺了!”

艾爺為何這般生氣?原來這詩有個典故。如今李灝故伎重演,一來考驗他們見識,二來也有暗諷之意。艾爺遭此戲弄焉能不氣?

見艾爺大發雷霆,李灝也不驚慌,笑笑說道:“呵呵……原以為兄臺是個不通文墨的草莽英雄,不料竟也熟知典故,失敬失敬!艾爺息怒,且聽我解釋。在下寫這詩並非諷刺,李涉系在下先祖,今題此詩有兩層意思,一來懷念先祖,二來也是試探,聽說,江南有幫知書達理的儒雅豪俠,只劫官商不擾平民,替天行道,常幹救貧扶弱的善事,不重錢財重文采,尤喜收集古字畫,人送美名‘儒盜,想必就是列位了!”

艾爺見李灝字型道勁,已暗生好感,又見他膽氣過人且自稱名門之後,料知非等閒之輩,便決定先帶他回寨。主意打定,也不答話,一揮手,小嘍噦將李灝等人推進艙底,船隊隨即開拔。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木雕神技
下一篇: 百年老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