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驛鎮有個孤兒叫劉小,十歲時父母去世,悅來客棧劉老闆念其與自己同姓,收留他在後廚打雜,並且悉心傳授廚藝。劉小做事勤快,又聰明好學,到十八歲,無論白案、紅案都青出於藍,勝過師傅了。這一天劉老闆叫過劉小,對他說:“孩子,現在你拿五兩銀子,去劍門關下驛道邊,也開一家客棧,自立門戶吧。那裡常年有客商往來,生意好做。待有些積蓄,你就可以成家了。”
劉小雖然不捨,但明白劉老闆的良苦用心,就收下銀子上路了。
不日來到劍門關下,他就在驛道邊,緊臨旁邊青石崖動手建房。三個月後,一座別緻的柏木客棧落成,命名:雲來客棧。劉小擇吉日開張,推出自己新創的三絕:蘸水豆腐、清炒野菌和海門粉蒸肉。
第一批客人很快光臨雲來客棧,劉小的三絕菜讓他們讚不絕口。尤其是蘸水豆腐,取劍門關下青石崖泉水磨製,再用白水煮過,輔以特製醬油,入口有一股清香,讓人盡得山林清幽之味。
這一天,來了一個白髯飄飄的拄杖老頭,進門坐下說:“聽說你的蘸水豆腐好吃,我可不可以用一塊磨刀石來換,吃你半年的豆腐?”
劉小見老人衣衫雖舊,但神態不凡,十分歡喜,道:“老人家,我就叫您爺爺吧,爺爺乾脆和我同住,豆腐隨便吃。爺爺就是住一百年,我也是高興的。”說完,他馬上為爺爺端上蘸水豆腐。此後,他們爺孫相互為伴,其樂融融。
廚藝講究用刀,刀鋒如何,則在磨刀上,所以一塊上好的磨刀石難得。劉小用爺爺的磨刀石磨刀,不由連連稱奇。這塊磨刀石很奇特,能發出黑亮的光彩。磨刀的時候,只需三兩下,刀鋒就變得鋒利無比。
過了一個月,爺爺說:“我姓石,在後山住了近百年。我年輕時鑿了一口青石缸,還有一盤青石磨,都埋在青石崖下的浮土裡。你只需刨去浮土,搬到家裡用就是,這些都是開客棧用得上的東西。”
果然,劉小刨開浮土,看見一口青石缸和一盤青石磨。此後,他用青石磨磨豆腐,口感更加細嫩無比,稱得上是豆香留齒。人們紛紛說,這豆腐是“劍門豆腐,天下一絕”。而用青石缸蓄水,水質變得異常清冽甘甜,用此水煮劍門茶,茶香能飄十里。過往客商吃過豆腐、喝過茶,莫不交口稱讚,客棧生意自然愈加興隆。
這一天,爺爺對劉小道:“我已經來這裡半年多了,想託付你一件事。我若歸天了,你就去客棧後面的青石崖壁上,那裡有一朵石梅花。你將右手五指按住五瓣花瓣,就會開啟一扇石門,你揹我進去,安頓在洞中石椅上,千萬不要向他人洩露此事。過段時間,會有人來鑿青石建橋,你就吩咐他們,在離洞門右邊一丈五尺處取石,石料就足夠了。”劉小答應了。
隔天,爺爺悄然坐化。劉小遵從爺爺的囑託,揹著爺爺上了青石崖,開啟石門,裡面竟有九十九級石階。他登階而上,看見一間寬敞的洞廳,還有石床、石桌、石盆等等。廳中心有一把石椅,劉小把爺爺安頓在石椅上,並跪下磕了頭,這才退出石洞。
剛退出來,就聽石門一聲響,接著緊緊閉上了。再看,青石崖變成渾然一體,根本看不出有過石門。
又過了幾個月,一大群人進入劍門關,來到劉小客棧前。原來這是鄉民去外省請來的石匠掌墨師傅,帶一眾徒弟尋找造橋的青石。
掌墨師傅姓趙,他抬頭望望客棧後面高高的青石崖,道:“就是它了。”隨後吩咐徒弟們在客棧旁邊安下營地。劉小記起爺爺的吩咐,對趙師傅說道:“這位師傅,我爺爺說客棧後的石崖不能動,你向右隔開一丈五取石就夠了。”
趙師傅的徒弟笑著說:“橋還沒造,你爺爺咋知道石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