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雙龍山

[ 民間故事 ]

一、

清咸豐年間,天下大亂,各地土匪山賊橫行無忌,而這其中最為猖獗的當屬貴州開陽縣。

開陽縣群山環繞,山水如畫,盛產多種品質上乘的藥材,每年還舉辦藥材大會,商賈雲集,熱鬧非凡。然而,開陽縣與外界交通的必經之路雙龍山突然冒出了兩夥山賊,佔山為王,打家劫舍。一時間,曾經繁華的商路成了人人畏懼的死路。當地官府曾多次剿匪,但都以失敗而終。知縣三年換了三任,山陽縣成了無人敢碰的燙手山芋。

這一年,這個“山芋”落到了翰林院編修馮忠義頭上。此人剛正秉直,從不同流合汙,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被“推舉”當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開陽知縣,正是被同僚報復的結果。

馮忠義深知與其哀嘆,不如想想應對之策。上任前他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開陽百姓遭受山賊劫掠時,唯獨一家名為“盛榮堂”的藥行安然無恙,而且生意越做越大,這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經過長途跋涉,馮忠義單槍匹馬進了開陽縣城,只見街上人煙稀少,商鋪緊閉,百姓見到陌生人都很警惕。

馮忠義到了縣衙安排妥當後,便受邀參加了接風晚宴。參宴者都是開陽縣的富紳名流,正當中一位衣著華貴、大腹便便的老者,正是“盛榮堂”的東家何盛榮。賓主落座,一陣客套後,何盛榮開口了:“開陽縣多年為匪患所擾,一直盼著能來一位您這樣的青天,救民於水火啊!”周圍的人一同應和。

“眾位抬愛了,本官深受聖上隆恩,定要清肅匪患,萬死不辭。”馮忠義不卑不亢地答道。

“大人不用客氣,這開陽縣以後就是您的天下了,有任何事需要小人的,定當鼎力相助!”何盛榮面露笑容,恭維道。

“那太好了!我馮某人先謝過各位了。”說完,馮忠義將酒一飲而盡。何盛榮放下酒杯,臉上的笑容猛地消失了,轉而換上了一張好像隨時要吃人的餓狼面孔,道:“大人可能有所不知,這開陽縣山賊兇狠狡詐,前幾任知縣因剿匪不力,都沒落得個好下場!”

好一個下馬威!馮忠義不顯山不露水,甚至有些謙卑地說:“何公,治理好開陽這一方水土怎麼能少了各位呢?在這開陽縣,眾位是主,我是客,咱們客隨主便。”

一時間,所有人都放聲大笑。宴後,眾人紛紛獻上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見面禮,馮忠義也不客氣,照單全收。眾人還想拉著他去暢舒樓逍遙,說那裡的頭牌林霜露風情萬種,但他藉故一路舟車勞頓,直接回了縣衙。躺在床上,馮忠義思考良久。何盛榮囂張跋扈的舉止、笑裡藏刀的威脅,都讓人感覺他和匪患有關係。目前,最棘手的是如何摸清開陽的真實情況。縣丞、主簿、衙役每個人看似都對他恭恭敬敬,實則根本不聽他的號令。曾經的剿匪記錄全部遺失,參與過剿匪的兵卒都被調換,馮忠義想去詢問當地百姓,但總有尾巴跟隨。

於是,馮忠義不再過問剿匪的事兒,每天什麼正事也不幹。就算如此,何盛榮仍不放心,硬是接連鬧出好幾件冤假錯案試探他。馮忠義內心十分糾結,但他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只好先委屈百姓了。這一招果然奏效,探子明顯減少了,縣衙的人也逐漸配合起他這個知縣老爺。很明顯,他們逐漸認可了馮忠義這個傀儡。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一天晚上。這天,馮忠義吃酒回來,渾身疲乏,準備泡個熱水腳。衙門雜役老宋頭端著熱水盆進來,一不留神被門檻絆了一跤,連人帶盆一下子摔在地上。馮忠義見了,趕緊赤著腳跑上前去扶起老宋頭。

老宋頭跪倒在地,感動得痛哭流涕,說道:“大人,您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

馮忠一臉疑惑:“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宋頭情真意切地說:“老奴在這縣衙幹了一輩子,也算閱人無數,從您一到開陽,我就看出您不是一般人。”

“老先生慧眼,我來此地就是為了剷除匪患,還百姓一個安定富足的開陽。”

“這開陽縣曾經是多麼繁華富裕呀,可自打山賊來了,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呀。”老宋頭感嘆道,“可大人有所不知,這匪患根子不在山上,而在這開陽縣裡!”

“哦?願聞其詳!”

藉著老宋頭的講述,馮忠義逐漸理清了頭緒:三年前,兩群流寇潰逃至開陽縣雙龍山,佔山為王。雙龍山分為黑龍峰和白龍峰,黑龍峰頭目叫張疤瘌,臉上有一道大刀疤。白龍峰頭目叫朱三指,左手被切掉了兩個手指。張疤瘌手下人多勢眾,朱三指佔據地利也不示弱,二人雖表面稱兄道弟,實則誰也不買誰的賬,更因爭搶財物而多次火拼。

後來朝廷令知縣出兵剿匪,但知縣不久便被革職,土匪死灰復燃。原來,這一切都是何盛榮在作怪。何盛榮是當地最大的地主豪強,家資萬貫,養著數百家丁。他大兒子是貴陽知府,二兒子是安順土知州,別說在開陽縣,就算整個貴州,也沒人敢惹他何家。

從此,何、張、朱沆瀣一氣。何盛榮在當地開了盛榮堂,專門收購開陽縣的各類藥材,而張、朱則繼續攔路劫掠,除了盛榮堂的藥材,別家的藥材休想透過。這麼一來,當地百姓和藥行手裡的藥材只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何家,何家則轉手高價賣出,從中賺取大量錢財。

欲除匪患,必除何家,馮忠義陷入沉思。但他現在上無朝廷支援,下無一兵一卒,如何才能達成目的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死人”典當
下一篇: 月影燈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