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一座孤島。島上百餘人,捕魚為生。捕魚的船大多為漁民自制,木船佔十之八九,有條件的造鐵船。自制漁船形狀各異,長的扁的方的圓的,還有菱形橢圓形的。漁民們靠天吃飯,船是家家戶戶的寶貝,別說造船技術秘不外傳,成船了也是概不外借。
月亮船例外。
月亮剛出生時,瘦瘦小小,白白光光,蜷縮成一團,宛若初七八的月亮。父親便喊他作月亮。剛過滿月,父母出海捕魚,船被颶風捲入海底,屍骨無存。月亮成了孤兒,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
長大的月亮也開始了漁民生涯,有魚捕魚,無魚便與吞噬了父母的大海沉默對視。
某日,月亮突然離岸登山,在密林中不知轉悠了多少時日,終於尋到一高大通直兩臂合抱之木——他要造一艘美觀堅固無懼風浪可以傳世的船。
樹從根部被放倒,中間鋸切一分為二,放線找料,挖瓜瓤似的去心,留一指厚的船幫。兩頭由厚到薄拋光對接粘牢,嚴絲合縫。挖出的樹根鋸成木板做了船底,樹梢則成了撐船的長蒿。鋸末也不浪費,若船磕碰漏了,可與粘膠混合粘補。
月亮打造的船形狀也像月亮,人們叫它月亮船。月亮船結實輕盈,遇大風順風而行,不旋不轉,省心省力,遇大浪隨波浮沉不見傾覆,觸礁不破。一船定乾坤,月亮斬獲“船王”美譽。
月亮只要不出海,便會有人來借月亮船,因為大家發現,駕月亮船出海捕魚,從來都是滿載而歸,無空船之虞。
月亮每次出海回來,捕撈的一船魚蝦蟹龜,賣一部分用於日常開支,一部分留下自己吃,送一些給島上的孤寡老人,剩餘的則一律放生。劫後餘生的魚蝦們緊緊抓住扭轉命運的機會,爭先恐後撲通通蹦回大海。每當這時,月亮便眯起狹長的眼,微笑。生活一時安逸得如港灣靜瀾。
月亮個子不高,性情倔如驢。縣令帶人上門請造一條船,想閒暇時與同僚行船看海景把酒言歡,候了三天三夜,月亮愣是沒開口。土匪頭子背了半袋銀元來求月亮造船,求了七天七夜,最終悻悻而返。
一天,月亮出遠海,遇見龍捲風,月亮船有驚無險。遠處的一艘大鐵船卻四分五裂,月亮趕到時,鐵船已沉入茫茫大海,大大小小的物品殘骸散落在海面。整船隻有一個嬰兒活了下來,被固定在一塊木板上,襁褓裹得嚴實,哭聲已嘶啞。
月亮將嬰兒抱回了家,悉心照料,自己卻熬得瘦巴如枯草。他給嬰兒起名月芽兒,望著白白胖胖、乖巧討喜的月芽兒,心中有一顆種子在破土,發芽。
生活如大海,並非永遠風平浪靜。月芽兒長大,不滿足於僅僅溫飽的日子,聚了幾個酒肉朋友,駕著月亮船出海遠行。歷數月回島,皆改頭換面一身奇裝異服。子夜,熱舞派對鬼哭狼嚎劃破海島的夜空。兒大不由爹,月亮被子矇頭,捂著耳朵瞪大眼到天明。
如是幾日,月亮拽住又要出行的月芽兒,拉他坐下,給他講月盈則虧的道理。月芽兒哪裡肯聽,與一幫狐友上了月亮船,揚長而去。
月芽兒一眾上抗官府、下搶百姓,成了島上有名的混世魔王,漁民們天天提心吊膽,苦不堪言,見了月亮船繞著走,躲閃不及的便遭了殃,財物被洗劫一空,有對抗者,船毀人亡。
海水起伏,沉默地,長久地凝視著月亮。
月亮看中一棵兩人合抱的野生柏木,用半年時間造了一條翻版的月亮船,船體是原來的兩倍,在月芽兒生日那天送給了他。月芽兒如獲至寶,與手下嘍囉一夜狂歡。
月芽兒駕著新月亮船,打劫了一個珠寶商的貨船。返回途中遭遇暗流,撞上一個伏牛似的暗礁,船毀人亡。
官府派人打撈,只找回那條船。船身堅固完好,船底遍佈針鼻兒大小的鋸末孔,滲著細密的小泡,肉眼難辨。
一個無月的夜晚,月亮獨自駕駛月亮船駛向大海深處,不知所終。那是島上的人們最後一次看見月亮,月亮船自此絕跡。
再後來,海水漸退,孤島成了陸地,後又作為景區開發。臨海建造的博物館,意外地陳列了一條形如月亮的船,船身已看不清顏色,船錨鏽跡斑斑,裂縫微張,像在無聲地向人們講述一個關於月亮的傳說。
據說,那年被劫的珠寶商一日清早出門,發現門口放著一個大布袋。顫手開啟,正是月芽兒最後一次劫走的珠寶,完璧歸趙,毫釐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