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聖宗耶律隆緒時,為了能與南面的大宋國抗衡,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減少賦稅,整頓吏治,使遼國百姓慌了,急忙派人求和,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規定宋每年給遼國納銀10萬兩。
從此以後,遼聖宗就注意發展經濟,建設文化,他自己用契丹文翻譯了白居易的詩,讓全國老百姓都來學習。這一年開科取士,他親任主考官,發現《一矢斃雙鹿賦》寫得非常好,不僅中心明確、立意深刻,而且語言通暢、辭藻華麗,盡顯作者才氣。
真是好文章啊,只怕那大宋國的舉子們也寫不出來。遼聖宗揚揚得意,撕開密封的封條,只見姓名一欄寫的是“劉三嘏”。“來人!”隨著他的一聲大喝,身邊的一名小太監施禮說道:“啟稟萬歲,喚奴何事?”
遼聖宗喜不自禁,吩咐道:“把這個劉三嘏給朕找來,朕想見識見識。”
小太監領旨而去,不大一會兒,就帶進來一個年輕人。遼聖宗仔細打量他,只見他20多歲,長身玉立,丰神俊朗,一看就知是一個讀書人,心裡便更加喜歡。開口問道:“你是哪裡人氏?”
劉三嘏是第一次見到皇上,心中難免忐忑不安,回答道:“東京人氏。”
遼國的東京就是遼陽,是遼國的發祥地。遼聖宗一聽,當即決定狀元就是他了。可嘴上沒說,隨便又問了一些《論語》《孟子》《道德經》上的話題,劉三嘏全部對答如流。
很快,劉三嘏被欽點為狀元。不僅如此,遼聖宗還把自己與皇妃白氏生的第四個女兒宜容公主嫁給他。於是,劉三嘏便成了全國年輕人羨慕的駙馬爺。
劉三嘏自己也很高興,畢竟10年寒窗不容易,如今做了駙馬爺,房子、車子、老婆、官職都有了,還需要什麼!
哪知道三個月後,他就開始叫苦不迭了。為啥?原來宜容公主出身皇家,從小嬌生慣養,刁蠻任性,平日裡說話對下人頤指氣使也就罷了,她對丈夫也是如此。夫妻兩個同去郊遊,突然間她就吩咐丈夫說:“你去把天上的那隻老鷹射下來。”劉三嘏是文科狀元,雖說會使用弓箭,但是準頭奇差,連射四箭都沒射中。等他射第五箭時,老鷹飛遠了,不見了。宜容公主不高興了,當著很多下人的面說道:“真是笨死了!”劉三嘏一愣,心想:“我笨嗎?我要是笨你爹還點我當狀元?”臉上卻尷尬地笑笑。
他們一行又往前趕,忽然宜容公主看到了一隻野兔,驚喜地對劉三嘏喊道:“快!快射!”劉三嘏急忙彎弓搭箭,這一次比上一次更糟,當他剛準備好,野兔不見了。宜容這個氣啊,簡直沒法說,突然策馬過來,出手如閃電,一把擰住了丈夫的耳朵,罵道:“你個窩囊廢!本公主的臉叫你丟盡了!”
劉三嘏滿面通紅,看著身邊的下人們一個個忍住了笑,他的心裡氣惱異常,真想狠狠地把宜容打一頓。可他明白,自己的老婆不是一般人,那是金枝玉葉,是皇帝的女兒,是萬萬打不得的,當下又賠笑道:“是,是,我很窩囊。”
宜容公主見丈夫如此,這才鬆開他的耳朵,催馬揚鞭,向前駛去。劉三嘏看著她的背影,哭笑不得。
夫妻兩個就是在宮裡吃飯睡覺時也有矛盾。宜容喜歡吃辣的,劉三嘏喜歡吃甜的;宜容喜歡睡覺時側著睡,劉三嘏偏偏喜歡趴著睡……為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夫妻兩個沒少吵架,可每次吵架都是以宜容公主擰丈夫的耳朵為結束。為此,劉三嘏曾當著皇上的面訴苦,遼聖宗只當是夫妻倆鬧彆扭,輕描淡寫地說:“哎呀,誰家夫妻不拌嘴?哪有牙齒不咬舌?這樣吧,我找個機會說說宜容,讓她別耍脾氣,你也要多注意。”
皇上這樣說,劉三嘏又有什麼辦法,只得連連謝主隆恩。不知是皇上沒說,還是說了宜容不改,總之宜容一如從前劣性不改,害得劉三嘏繼續大吃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