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天啟七年,明熹宗下遺詔皇位由信王朱由檢繼承,11天后,明熹宗駕崩,朱由檢隨後即位,即明思宗,年號崇禎。
朱由檢登基後,已然感覺到了大明王朝內外的重重殺機,他不敢吃宮中的食物,因為朝廷內外包括他身邊的太監和宮女,絕大部分是魏忠賢安排的手下,因此只能偷偷吃自己藏在袖中的餅子。
晚上,少年皇帝甚至命令將大殿和寢宮的蠟燭全部點亮,因為他擔心,黑暗處不知道是否藏匿著企圖刺殺他的奸賊。
整頓吏治,是新皇帝即將開刀的第一步,而開刀的物件,無疑就是九千歲魏忠賢。
崇禎皇帝朱由檢一開始表現得非常隱忍,表面上對魏忠賢畢恭畢敬,暗地裡卻開始一步步地清除身邊的閹黨勢力。
崇禎先是遣散了身邊一些來路不明的人員,然後新選了一些宦官入內侍奉自己。
接著,他又命令魏忠賢的閣臣黃立極辭歸鄉里,然後又讓李朝欽等一幫魏忠賢的心腹以“懇請退休”的方式去職。
魏忠賢感覺不妙,便試探著跟小皇帝朱由檢說,要辭去東廠提督一職,但崇禎卻故意沒有答應,仍然極力“挽留”了“廠公”。
從內到外,崇禎開始層層抽絲剝繭,一點兒一點兒地清除魏忠賢的勢力,有條不紊,步步推進,也使得朝中一些投靠魏忠賢的牆頭草們發生了分化。
眼看新皇帝可能要清剿朝政,新任的南京通政使楊所修、吏科都給事中陳爾翼揣度著小皇帝的意思,於是上疏彈劾魏忠賢的老部下、兵部尚書崔呈秀,但崇禎對此暫時壓了下來。
不久,原來跟隨魏忠賢卻沒有受到重用的雲南道御史楊維垣也連連上書,繼續彈劾崔呈秀,由此掀開了一場朝臣攻擊魏忠賢勢力的輿論風暴。
崇禎的策略是,他自己看似不動,暗地裡卻鼓勵那些反對魏忠賢的朝臣們,以及利用魏忠賢原來的心腹們,來發起一場討伐魏忠賢罪孽的運動。
而那些多年來被魏忠賢一黨壓制迫害的東林黨人和民眾們,也紛紛開始爆發了,大量的奏疏如雪片般紛紛進呈,其中貢生錢嘉徵更是上疏歷數魏忠賢有“並帝”“蔑後”“弄兵”等十大罪。
崇禎讀了心裡為之震動,隨即召來魏忠賢,讓侍者一條條讀給魏忠賢聽,並且每讀一句,就斥問魏忠賢:“這是在說什麼?”弄得魏忠賢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頭,不知如何辯解。
魏忠賢心裡大懼。
原本,魏忠賢就是個不識字、沒文化的,這一番崇禎皇帝的步步奪權、緊逼,使得魏忠賢不由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魏忠賢緊急找到崇禎皇帝身邊的老太監徐應元,請求他代為向崇禎求情,並假裝要告罪辭職。
沒想到的是,崇禎卻順水推舟,批准了魏忠賢辭職,並迅速任命自己的手下控制了東廠、錦衣衛以及京城中的巡防等要職,並將兵部尚書崔呈秀等魏忠賢的黨羽逮捕下獄,罷免了閹黨勢力的工部尚書吳淳夫等人官職,由此迅速掌握了朝中大權。
僅僅登基才兩個多月的崇禎皇帝下發詔書稱,魏忠賢罪狀,朝廷早已掌握清楚,魏忠賢培植私黨,盜取國家權力,作威作福,難以列舉,本應當凌遲處死,但念熹宗皇帝的靈柩還沒有出殯,暫且將魏忠賢發配到安徽鳳陽,將他的黨羽們都罷官發配。
至此,魏忠賢也被嚇破了膽。
眼看這位十六歲的小皇帝雷厲風行,三個月間便將實權漸漸掌握,而自己的黨羽則被貶的貶、被抓的抓,魏忠賢心生畏懼,於是乖乖地帶著幾百個隨從,趕緊照著小皇帝的指示,朝著安徽鳳陽的明帝國祖陵開拔前進了。
但崇禎並未饒過他。
隨後崇禎又下令,讓錦衣衛前往追擊魏忠賢,並準備將他逮捕回京繼續問罪。得知訊息的魏忠賢知道難逃一死,在行到河北阜城時,便和同夥一起在旅店中喝酒痛飲到半夜四更,然後上吊自殺。
至此,在大明朝廷呼風喚雨達七年之久的“九千歲”魏忠賢,在短短三個月時間,便宣告身敗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