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島上原有縣治,洪武初年,明太祖為防海賊,決定撤縣遷人,只剩下部分漁民。這些人自發推選一人為保長。一甲子後,時任保長為劉崇正。
這天,劉家門前的碼頭上人頭攢動,只見一艘渡船緩緩駛來。船剛靠岸,一位年輕學子隨即跳上岸來,對劉崇正大禮參拜。劉崇正捻鬚大笑道:“行兒,你高中進士,皇上親授翰林,恩准回鄉省親,為父真是高興啊。”
人們簇擁劉家父子進了院門,只見廳中、院中擺滿了酒宴,每桌中間擺了一道舟山島特產的名貴菜餚:清蒸黃魚。
劉崇正親自帶劉行挨桌敬酒,唯獨避開了院門口的那一桌。劉行偷眼望去,卻見此桌中間擺的不是清蒸黃魚,而是清蒸白魚,圍坐的是一位老者和四位年輕人,也沒人上去敬酒。
劉行心中一動,暗道:舟山島人熱情好客,凡主家設宴必有黃魚菜餚,以示對客人尊重。看這五人氣度不凡,雖遭冷落卻不卑不亢,尤其是老者,氣質儒雅,隱隱一派宗師氣度,我父也是讀書明理之人,為何如此?
劉行越想越好奇,等劉崇正不在身邊,便過去對老者行禮,問道:“老先生氣度不凡,不知能否賜告高名?”
老者還禮道:“有勞翰林公動問,老夫陳敏。”
劉行心中一動。原來陳敏也是浙江人,他為官期間曾在南方撰寫過多部有關地理方面的書籍,南方學子無不視為珍寶,劉行也買來研讀過。此人多年前致仕後就再無音信,為何突然出現在此地?
劉行想到此,趕緊深施一禮,問道:“老師,您為何到此,又為何遭受冷遇啊?”
陳敏微笑著講起以往經歷。原來北京放榜、劉行未歸來時,陳敏帶四位學生登上舟山島,劉崇正得知後便熱情款待。
酒過三巡,劉崇正問起陳敏來歷。陳敏拿起筷子,點了點清蒸黃魚的盤子,笑道:“來請它啊。”
劉崇正不動聲色,問道:“老師,請它何用?”
陳敏苦笑道:“代我去求人辦事。”
劉崇正頗為不解,問道:“老師致仕多年,以著書為樂,又有何人值得您放下身段相求?”
陳敏長嘆一聲,說出原委:“本年會試中進士者,北方舉子只有兩成,於是我進京刊印科舉秘籍發行,卻遭禮部侍郎阻撓,向我索要黃魚作為放行之禮。我想起黃魚乃是舟山島特產,所以前來,請劉保長賣我幾尾黃魚。”
劉崇正搖搖頭,道:“黃魚乃是皇家貢品,皇上每年都吃不上幾尾,斷不可讓他如願!”
陳敏還想說什麼,劉崇正卻打斷他:“老師如想在舟山島遊玩,食宿全免。黃魚之事,莫要再提。”說罷拂袖而去。陳敏便住了下來,帶著四個學生在舟山島各港口、魚市求購黃魚,但始終未能如願。
陳敏明白是劉崇正暗中阻撓,於是租了漁船,帶學生們下海去捕黃魚,還真發現了魚群,於是下網裝倉,可是回到碼頭再看卻變成了白魚。陳敏找島上人詢問其中緣由,卻無人肯告知。陳敏索性賴在島上,等待機會。
劉行聽罷陳敏的講述,笑道:“老師,您不是舟山島人,不懂捕黃魚的奧秘。也罷,就由我助您如願吧。”
陳敏不禁頗為感動,劉行又道:“我們要小心行事,莫要讓我父知曉。今夜酉時,請在我家門前碼頭漁船邊等候。”
酉時,天空無月,唯有點點星光。陳敏帶著學生們在碼頭等候,果然見劉行率領四個家丁,推著四輛車過來,車上都是草蓆包裹的物品,看上去頗為沉重。劉行招呼眾人,把車上物品搬上漁船,家丁們也跟著上了船。
陳敏上前問道:“翰林公,你帶來的是何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