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畔,范蠡正緩步欣賞美景,忽見前面有不少人聚在一起,像是發生了什麼事,范蠡便讓隨從去打探個究竟。
不一會兒,隨從回來稟報,原來有個貧病交加的年輕人昏死在了路邊。范蠡上前,果見路邊柳樹下臥著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黃肌瘦,衣衫襤褸。范蠡不由動了惻隱之心,讓隨從把這年輕人揹回家去悉心照料。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年輕人身體慢慢好轉,范蠡也將他的來歷瞭解清楚了。這年輕人姓王名來,是寧海人。因家中窮困,他只得辭別老母,想出門尋個事做,誰知半道上得了急病,暈倒在路邊。
等王來病癒,范蠡送了他一些銀兩,讓他回家盡孝。王來感激不盡,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跪地道:“恩公,這是我家傳了好幾代的一個物件,雖不是什麼值錢的物品,但我一直帶在身邊,如今我想送給恩公,留個念想。”說著雙手奉上。
范蠡接過布包開啟一看,竟然是一個很有年頭的烏龜殼,上面還刻有文字和一些花紋,好像是一張地圖。
范蠡心裡一動,問道:“小兄弟,你家祖上可是從河南商丘移居來此?”
“沒錯。”王來奇怪道,“恩公怎會知道我祖上是商丘人?”
范蠡笑著將他扶起來,道:“我不但知道你祖上是商丘人,還知道傳下這龜殼的是你家先祖王亥王公。”
王亥是夏朝時期商丘人,他可是商國的第七任君主,極具商業頭腦,可以說是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商朝建立後,王亥被追尊廟號“商高祖”。
范蠡輔佐越王復國後功成身退,棄士從商,賺得大筆財富,他樂善好施,深受百姓愛戴。范蠡之所以這樣做,可以說是受了王亥的影響。
那麼,王亥的後代子孫怎麼會流落到南方呢?原來,王亥不僅善於經商,還擅長占卜之術。有一次,他佔得一卦:若干年後子孫將遇大難,唯有遷居南方,方可平安避難。於是他將卦文和遷移路線刻在龜殼上,並作為傳家寶一代代流傳下來。
到了商朝末年,天下大亂,王亥的後裔遭周朝官兵追殺,危難之時,子孫想起老祖宗傳下的龜殼,於是按照上面的提示一路南下,最後族人分別在如今的寧海王愛山南麓、北麓、岔路鎮和桑洲鎮一帶定居下來,終於躲過了殺身之禍。
確認王來是自己最敬仰的王亥的後人,范蠡決定與他一起回寧海,看一看王氏後人如今生活得怎麼樣了。
第二天一早,范蠡帶著幾名隨從,和王來一同來到寧海。當地散居不少王氏族人,都是王亥的子孫後代,只是時隔多年,王氏一族早已沒落,大都過得非常清貧,尤其是王來一家,他和母親住在兩間破敗的茅草屋裡。
見當年“商高祖”的後人如今這般窘迫,范蠡心裡非常不是滋味。他走出茅屋,望著村子北面的一座山岡發了會兒呆,又從懷裡掏出那龜殼仔細端詳起來。因年代久遠,龜殼上面的文字已經很難辨認,花紋也有些模糊。范蠡看著看著,忽然面露喜色,他把王來叫了過來,“你們王氏族人真是守著寶山不自知啊!”
王來一臉疑惑,問:“什麼寶山?”
范蠡指著那座形似鯉魚背的山岡,又指了指龜殼上一處類似的花紋,說:“這是一張藏寶圖啊!你先祖料事如神,不僅預知子孫將在此處避禍,還留下先機,在這座山中埋下寶藏,以備不時之需。”
一聽寶藏二字,王來頓時眼睛一亮,但很快又不無擔憂地說:“王氏族人遷居寧海已經千年,先祖當年留下的寶貝,如今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