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條要義

[ 民間故事 ]

這天,陶朱公坐在書房撰寫自己的經商之道,以方便後人參照使用。他已經寫好了十七條,第十八條卻想不出什麼新意,忽然聽到外面街道上有人呼叫:“抓小偷啊,別讓他跑啦!”緊接著是一陣雜亂的腳步聲。

陶朱公打算起身到外面看看究竟,不承想,自家虛掩著的大門猛然被推開,一個形如瘦猴、一臉病容的男子闖了進來,也不管主人在不在家,沿著院牆向糧倉方向跑去。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棄官隱退到了齊國,後又散盡家財,經齊國西行至陶,因陶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遂定居於陶地,也就是這個故事的發生地。

院內有十多排泥土燒製而成的大缸,專門用來盛放糧食。前些時候,宋國發生了洪災,有大量災民食不果腹。陶朱公便把家中存糧和錢財發放給了災民,眼下那些大缸都空著。

瘦猴跳進缸裡,虛掩著倉蓋,躲在裡面再不露頭。

陶朱公來到院子裡,院門被拍得山響。他開啟大門,見門外站著好幾個壯漢,一邊向院內張望,一邊問陶朱公:“朱公,您有沒有看到一個長得像瘦猴似的男人?他偷了我的錢,我們一路跟蹤過來,見他來到您的府邸附近,就不見了。”

陶朱公揮手讓他們進屋去找。他們很快出來,又在院子裡到處找,眼見就要找到瘦猴藏身的那隻大缸了,陶朱公突然高聲嚷道:“不好,你們可能中了小偷的調虎離山之計了!他故意吸引你們離開魚塘,好讓他的同夥去偷魚!”

眾人如夢初醒,一窩蜂似的往魚塘那邊跑。陶朱公見他們走遠了,這才走近大缸,讓瘦猴出來。

原來,陶朱公本就心地慈悲,見那瘦猴形容枯槁,想來一定是遇到了難處,就打算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瘦猴叫李安,早把剛剛院子裡發生的事兒聽了個清清楚楚,也知道這家主人是鼎鼎大名的商人陶朱公,一聽到朱公讓他出來,便趕緊爬出大缸,屈膝下跪,把自己燒製瓦盆瓦罐不成,最後賠得傾家蕩產,不得已出來尋找機會的經過講了一遍。誰知賺錢太難了,他又生了病,萬般無奈,就想偷點錢去看郎中……

燒個簡單的瓦盆瓦罐這麼難嗎?陶朱公不解地問:“是你們那裡的土質有問題,還是你不會把握火候?”

李安說:“我們那兒的人習慣在燒製陶器的時候,順帶燒製一些瓦奴,挑著陶器走村串巷時,一路吹著瓦奴,吸引小孩子們在後面跟著起鬨,這樣大人在買一些瓦盆瓦罐的同時,也不得不給孩子買一個瓦奴吹吹。可我把握不了同時燒製這兩種物件的技巧,常常是顧此失彼。”

陶朱公問;“瓦奴不就是壎嗎?為何不單燒瓦奴或者瓦盆瓦罐?”

“單燒成本太高。再說別人都是混合燒製,我卻單燒,那還不被他們笑話死?”

陶朱公聞言,指著那大缸說:“巧了,燒製大缸的王老闆一直想燒製瓦奴,苦於找不到這方面的能工巧匠,乾脆我推薦你到他那裡做工。他家出的工錢很高,而且他家可以整爐單燒瓦奴的。”李安一聽,急忙磕頭,答應去試試。

陶朱公把錢還了失主,又出錢請郎中為李安治病,李安沒有辜負恩人,果然燒製出了上佳的瓦奴,不僅讓王老闆狠賺了一筆,也讓販馬時捎帶瓦奴到南方賣的陶朱公跟著賺了不少。自此李安便成了陶朱公家的常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白玉雙驄
下一篇: 辨兇斷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