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兇斷火案

[ 民間故事 ]

清朝末年,盛夏的一天,萬里晴空,赤日炎炎。

這一天,臨近中午,幾個準備下地幹活的漢子在村西大槐樹下的水井邊澆水驅熱,忽見村西上空濃煙滾滾,有戶人家失火了!

幾個漢子急忙拎著水桶往村西跑去,其他的村裡人也提著救火工具飛跑而去,只可惜杯水車薪,火勢熊熊,烈焰騰空,潑上去的水竟然如同澆了油一般,更助火勢。更要命的是,這家的戶主是個姓張的木匠,家門口堆著一堆木頭不說,屋簷下還有一大垛乾柴!加上陽光強烈,一時間噼裡啪啦越燒越旺。見此情形,大夥兒也只能乾瞪眼,誰也不敢往裡衝。也就一個時辰的工夫,張木匠家的房舍便化為灰燼。

這時,遠處兩個人跌跌撞撞地跑了過來,發出撕心裂肺的叫喊,正是張木匠和他的妻子。兩人哭號著就要往火堆裡衝,眾人連忙上前死死拽住他們:“沒法救了,人沒事就是萬幸,身外之物以後再慢慢攢吧!”

張木匠止住了哭號,惡狠狠地說:“一定是有人縱火!待我找他出來,定要他拿命來償!”

一聽這話,木匠妻子大哭了起來:“都是你,整天與人爭吵,定是有人存心報復。”

街坊鄰居一聽這話,不由得面面相覷,慢慢鬆開了兩人。

要說起來,這個張木匠還真不是什麼好人,也不知道他從哪學來的歪門邪道,給僱主家做傢俱的時候明說暗道的,吃拿卡要不說,誰要是有個禮數不周,就會使些巧手段,給人添堵。誰都不敢對張木匠有所不敬,因為十里八村只有他的木匠活是最好的,像打嫁妝這樣的“細活”也只有請張木匠打才最放心。一來二去的,張木匠就被“慣”出了一身毛病。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些沒眼力的人因為怠慢了張木匠,因此結下了不少仇怨。他們夫妻這樣斷定,倒也不是全無道理。

或許是為了避嫌,很快有人替張木匠報了官。

官府接到報案後,根據張木匠提供的線索,把凡是找張木匠打過傢俱的人家都走訪了一遍,最後發現村東的李貨郎特別可疑。李貨郎前不久因嫁女請張木匠打過傢俱,兩人還因為工錢的事兒有過口角。更可疑的是失火那天,有人看到李貨郎從張家門口經過。

捕快立馬來到李貨郎家,一干閒得無聊的人也跟著去看熱鬧,張木匠也氣呼呼地趕到了。

李貨郎正在家吃飯呢,聽得外邊震天響的敲門聲,慌忙出來開門。眼前突然出現這麼多人,他頓時嚇蒙了,一臉的驚恐。

“你就是李貨郎?村西張木匠家的火是你放的吧!走,跟我到衙門去!”捕快厲聲喝道。

“冤枉啊,老爺……”李貨郎悲哭出聲。

“冤枉不冤枉你去跟知府大人說,現在你得跟我們走!”捕快抖動著繩子,就要動手拿人。

按青田衙府的地方法規,縱火是重罪,如果送交縣衙法辦,這貨郎不死也得褪去三層皮。圍觀的眾人有的跟著起鬨,有的三五成群七嘴八舌議論著。張木匠覺得李貨郎的罪名已經落實,於是大步上前,一個反插手就把李貨郎的手臂扭了起來,一旁的捕快也拿出繩子來綁人。李貨郎的妻子急忙跑過來,跪在條石上,抓住捕快的手哭求道:“我夫老實巴交,看到蟲蟻搬家都要繞著走,怎麼會因為幾句口角縱火毀屋,害人性命呢?請官差老爺明察,不要錯抓了好人啊!”

“咬人的狗都不吭聲!”張木匠吼道,手上的力道又大了些,李貨郎忍不住呼痛出聲。

“慢著!”人群裡突然有人發聲,只見一位老者走上前來,正是辭官回家養老的劉基,在場的人都認識他。只見劉基環顧四周,若有所思地開了口:“各位且慢動怒,先放開這貨郎。”張木匠雖然認識劉基,但素無來往,並未將這個坊間的教書先生放在眼裡,於是不屑地吼道:“劉先生休要多管閒事,我家的房屋已毀,豈能饒過這縱火兇手,定要他賠我新屋!”

劉基微微一笑,緩緩搖頭說:“縱火兇手不是這貨郎,你抓他何用?賊喊捉賊,你自己才是這火災的罪魁禍首啊。”他的聲音不高,卻讓所有的人都怔住了。

張木匠哈哈大笑:“我是罪魁禍首?我會放火燒了自己家的房舍?笑話!都說你劉先生滿腹詩書,見識過人,看來也不過如此!”

眾人一聽,也跟著鬨笑起來:“劉先生,你是跟這縱火兇手同謀?還是詩云子曰讀得太多讀傻了呀?哈哈哈……”

劉基不急也不躁,慢條斯理地說:“各位不相信的話,可與老朽一同去張木匠家現場看看,我來幫大家解惑。如若覺得老朽所言全無道理,到時再捆這貨郎也不晚。”

捕快本來只是懷疑李貨郎,並沒有真憑實據,聽了這話便放了李貨郎。眾好事者只顧看熱鬧,也都連連點頭。於是,一行人便浩浩蕩蕩來到張木匠家。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第十八條要義
下一篇: 南銀失竊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