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捕頭智破真案

[ 民間故事 ]

乾隆末年,信陽城東的羅山縣出了一件奇案:被稱作“羅山四公子”之一的城裡首富張百萬家的公子,夜裡洗澡時被怪火燒死了。張百萬認為兒子是被人謀害的,他派管家到縣衙報案,要求縣令務必抓到兇手。

羅山縣縣令陸仕平,官是拿錢買的,對斷案,一個叫李一年的書生聞訊揭了榜。

李一年是羅山本地人,學識淵博。他籤罷責任狀後被任命為臨時捕頭,隨後他帶上一班衙役去了張府。

城東張府,豪華氣派。張百萬悲傷過度,案情是由管家幫忙述說的。

管家說昨天晚上,公子和往常一樣,在客廳裡吃完晚飯後,由下人護送著回了東廂房,進屋後公子說要洗澡,下人幫忙點亮了油燈,倒好了洗澡水後就退了出來。工夫不大,天色暗了下來。這時,下人忽然聽見屋內傳來公子的慘叫聲,跑來一看,只見公子房間的門窗全燒了起來,下人忙一邊呼救一邊撞門,卻死活撞不開,門窗從裡面被閂上了,等眾人趕過來時屋內已是火光沖天。說到這裡,管家抹了一把眼淚:“可憐我家少爺,就這樣被活活燒死了。”

李一年眉頭一皺,問道:“門窗被關,屋內起火,這分明像是場意外,為什麼你們覺得蹊蹺?”

管家平復了下情緒,答道:“回大人,起先我們也以為是意外,直到火被撲滅,才發現此事不尋常。請大人移步一看。”管家彎腰做了個“請”的手勢。一行人進入事發屋子,此屋屋頂早被燒穿,滿地都是救火時灑落的汙水,屋內居中的桌子上,一盞油燈傾倒在桌面上。管家指著油燈說:“大人請看,這是當時屋內唯一的火源。如果不慎失火,應該桌子被燒才對,可桌子完好無損。我們趕來時門窗火勢最旺,據下人說,門窗才是起火點。火被撲滅時,公子赤身裸體地倒臥在門邊,料想是被火勢阻擋,無法出門。這分明是有人要置我家公子於死地啊!”

李一年朝門窗看去,靠裡一側果然全被燒成焦炭,再看木桌,除了面上有一道細細的黑痕外,的確完好無缺。他點了點頭,對案情有了初步判斷:油燈還在桌上,可以排除火災是死者端燈引燃門簾所致;而死者赤身裸體死在門旁,說明死者當時正在洗澡,發現失火後想奪門而出,因此排除自殺;同時因身無引火之物,又能排除是自身著火。綜合這幾點斷定,此案確似他人蓄謀所為。不過這就有點兒蹊蹺了,門窗緊閂,若真是人為縱火,疑兇怎能從屋內放完火後又逃走呢?李一年讓管家把案發當天進過公子房間的人員名單統計出來,說要逐一詢問。

管家點頭離去,不一會兒急匆匆地返回。說剛詢問了府內各人,當天進入公子屋內的,除了一直伺候他的兩個下人外,還有本縣四大公子的另外三人。當天四人結伴遊玩,中午回來後,他們曾在公子屋內短暫停留。

李一年略一沉吟,吩咐衙役將兩個下人先帶回縣衙,然後傳喚三個公子。

回到縣衙,李一年令衙役將兩個下人帶上堂,分開詢問了事發經過,所述基本和管家相同。兩人進屋後始終在一起,單人沒有獨自作案機會。其中一人是張家前不久隨機從街市上新買的,兩人之間尚不熟悉,可以排除串謀及同謀。李一年見兩人嫌疑不大,吩咐放了。

這時,忽聽外面吵吵嚷嚷,幾個衙役押著三個人走進堂來。其中一個衙役上前稟報,說是已將三名公子帶到。

李一年抬眼望去,只見堂下站著三個穿著各色公子服的人,正喋喋不休。其中一個站定後面帶不屑地衝李一年嚷道:“聽說你只是個臨封的捕頭,你憑什麼抓我們?識相的趕快將我們爺幾個放了!”

羅山四公子仗著家裡有錢,一向目中無人。李一年生平最痛恨這等行徑,當即抓起驚堂木一拍,責令三人立即噤聲,否則將受杖刑之苦。三人見勢不妙,一個個這才老實起來。

李一年親自審訊,很快弄清幾人姓氏。問起三人昨天之事,他們回答說十天前他們相約去看荷花,昨天得以成行,賞花歸來因正好經過張公子家,就順便去坐了坐。之後三人一塊兒離開,並再也沒見到過張公子。三人全部否認張公子的死與他們有關。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神腿
下一篇: 奪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