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元年,明永縣的交通要道西福橋被洪水沖毀,上任不久的趙知縣責令下屬儘快修復。可是大家都反對再修石拱橋,還說這是上一任知縣下的令。趙知縣勃然大怒,派親信去找造橋的師傅。
奇怪的是本縣工匠一聽說是修西福橋,不是推就是躲,幾天下來連個石匠也沒找到。趙知縣納悶了,便微服到一個老師傅家裡暗訪。他剛提到造橋的事,老人立刻變了臉色下逐客令。趙知縣又走了幾家,結果無一例外都吃了閉門羹。
趙知縣回到縣衙,氣呼呼地命人重金懸賞尋求造橋師傅。告示貼出去不久,有個叫鄒興丁的外地人前來應招。趙知縣很高興,任命他為監工,要他立刻動工。
第二天,鄒興丁便帶上徒弟伍四海和幾個外地的石匠以及本地徵調來的民工進了山。開山取石既艱辛又危險,鄒興丁絲毫不敢大意。可是才開工沒幾天,他們發現在一塊磨盤狀巨石下壓著一個人,大夥兒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巨石撬開,一看,死者已被巨石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趙知縣聽說出了命案,帶著捕頭林金武趕赴現場。仵作驗屍後,除了發現死者死前喝過酒外,沒有其他可疑跡象,民工則證實巨石是昨天傍晚被從山上撬下來的。
怪了,死者上山幹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當時都沒能發現巨石砸人?如果這不是偶然,又有誰能夠搬得動那小山般的巨石呢?
案子破不了,麻煩來了。死者家屬把屍體抬到縣衙門前,堅決要求給個說法。人們紛紛指責趙知縣,說是因為他要修拱橋才會發生這樣的怪事,橋還未修就有人死了,以後不知要死多少人!趙知縣不為所動,仍是堅持修橋。他判鄒興丁監工不力,負責死者的喪葬費,又從官庫中拿出一些銀子來撫卹死者家屬,此案便不了了之。
鄒興丁平白無故賠了銀子,很是氣惱,此後的工作中更加小心謹慎。圍堰、打樁、下基腳、砌橋墩,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過問,勞心勞力,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
擔驚受怕好幾個月,眼看拱橋即將竣工,這天,鄒興丁正在橋頭欣賞自己的傑作,伍四海急匆匆跑來,愁眉緊鎖。鄒興丁心裡一驚,忙問出什麼事了。伍四海憂心忡忡地說:“我剛才聽一個民工說,當地流傳,凡是砌拱橋的師傅必有大難呢!”
鄒興丁不信,伍四海急了:“師傅,是真的!您想想,如果沒有蹊蹺,為什麼本地的師傅都不肯修啊?”
原來,大凡拱橋都是先砌好橋墩,然後由兩邊向中間砌橋身。在橋身合龍的時候,最後一塊楔形條石的安放尤為重要,造橋成功“殺肩”之夜,造橋師傅必有血光之災!
鄒興丁聽後大吃一驚,卻還是不大相信。伍四海說:“性命攸關,最好是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問清楚一點兒好。”鄒興丁覺得徒弟說得有理,連夜就到一個遠房表弟家裡去住。伍四海不放心也跟去了。
伍四海跟著鄒興丁七繞八繞進了一座民宅,突然發現趙知縣坐在堂上,慌忙退出。鄒興丁把他拽回來推倒在地,冷笑道:“既然來了,你就幫我把事情說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