孿生書稿

[ 民間故事 ]

有一年,李汝珍在蘇州一家刻書坊修改《鏡花緣》。誰知他剛把書稿修改完,開始刻字,江寧的桃紅坊竟已把《鏡花緣》刻印出來,出售了,而且內容和他創作的一模一樣,這使李汝珍一頭霧水。

李汝珍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決定去一趟江寧。

來到江寧,李汝珍到集市上一看,桃紅坊出售的《鏡花緣》果然與自己手中的書稿完全一樣。他驚訝萬分,去衙門告狀,發誓一定要找出這個竊書賊。誰知狀子遞上去,立即被知縣駁回,說是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無根無據,不予受理。

原來,這桃紅坊老闆錢錐子,是江南總督王仁的小舅子,知縣惹不起。李汝珍不服,第二張狀子又遞到江寧府。

江寧知府也是裝聾作啞,雖未將狀子駁回,但一定要李汝珍自己拿出書稿被竊的證據,才予受理,事情等於又被擱了下來。

正在李汝珍左右犯難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卞鑾來南京探親,特地到客棧來看望他,聽他訴說此事,十分惱火。卞鑾問李汝珍:“你在蘇州修改書稿的時候,可曾與人交往?”李汝珍說:“有一個落魄書生,曾在書坊替我謄抄過《鏡花緣》的書稿。不過他每天都是當著我的面謄抄的,從不曾將書稿拿走啊!”

卞鑾聽李汝珍這麼一說,當即拍案而起:“對了,就是他!”說罷,拉起李汝珍直奔江寧府,要求知府傳訊桃紅坊老闆,交出他們所刻的《鏡花緣》作者李汝珍。兩個李汝珍當面對質,真偽自有分曉。

這一來,江寧知府坐不住了,一面答應次日升堂問案,一面又差人連夜送信給江南總督王仁。

原來,當時蘇州、江寧等地的刻書坊老闆,風聞李汝珍寫出《鏡花緣》初稿,爭相要求替他付刻。啥原因?有利可圖!李汝珍經過再三考慮,選中了蘇州一家刻工最精的書坊。誰知這一來,卻惹怒了江寧桃紅坊老闆錢錐子。錢錐子眼見一塊肥肉落入別人之口,氣得一跳三丈高,眼珠一轉,便帶上厚禮去找姐夫王仁幫忙。王仁一看厚禮,二看至親,馬上叫來師爺金靈,商議對策。

於是第二天,金靈便喬裝成一個落魄書生來到蘇州。他在李汝珍住的客棧門口擺了一個寫字攤兒,李汝珍生來熱心腸,見金靈一手秀麗端正的毛筆字,便向書坊老闆推薦,讓金靈謄抄《鏡花緣》書稿,暫且度日。李汝珍哪裡料到這金靈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每天都把謄抄的部分暗暗默記下來,晚上就抄在紙上,差心腹傳到江寧,立即付刻。所以,這裡李汝珍剛修改抄完,那裡桃紅坊已將書刻印出售了。李汝珍萬萬也沒想到,正是自己“引狼入室”啊!

第二天,江寧知府升堂問案,桃紅坊老闆帶了一個書生上場。

知府問:“《鏡花緣》可是你寫的?”

只見那書生胸有成竹,一字不差地將百回回目背了出來。知府便對李汝珍說:“此書確係此人所作。天下巧合之事甚多,本府寬大,誣告不究,你下堂去吧!”

李汝珍又氣又急,說:“啟稟大人,百回回目可以背誦,我要問他:書中百名才女,共有多少姓?徵四關,去了多少人?”

原來,李汝珍在書中安排百名才女,只有七十個異姓,其餘是姐妹同姓;徵四關,僅三十五個才女,並非個個參戰。那書生一聽,支支吾吾說不清了。

桃紅坊老闆見勢不妙,馬上來個緩兵之計,說是真作者李汝珍生病,書生僅是代之受審,且等作者病癒再問。

堂下,桃紅坊老闆和王仁計議,說是要打贏官司,只有金靈熟知書中內容,非金靈親自出馬不可。金靈怕李汝珍認出他,所以怎麼也不肯上堂。王仁蠻橫慣了,一看金靈退退縮縮的樣子,拍著桌子非逼著他上堂不可。

第二天堂審時,金靈化裝一番,成了一個闊少爺,大搖大擺地走上堂來。

知府問他:“《鏡花緣》可是你所寫?”他點點頭。

知府正要問他書中內容,李汝珍覺得此人好面熟,細細一打量,想起來正是客棧門口擺寫字攤兒的那個窮書生。李汝珍氣得面孔發白,指著金靈上前說:“啟稟大人,他就是竊書賊!”隨後便把當初謄抄之事訴說一遍。

知府說:“我不信會有如此過目不忘之人,此乃無稽之談也!”李汝珍見知府有意偏袒,便說:“既然《鏡花緣》是這位先生所作,請問‘枯枝牡丹’出自何處?‘多九公’可有其人?”

金靈再精靈,也不會算出世上有“枯枝牡丹”出在墁城便倉;更不會知曉“多九公”本是海州人,是個漁民。他不懂裝懂,答道:“枯枝牡丹、多九公皆出自筆下,焉得認真?”

李汝珍一聽,立刻據實反駁。知府眼看局面難以收拾,便宣佈暫且退堂,改日再審。

王仁心毒手狠,見事情敗露,無法挽回,便決定丟擲金靈作替罪羊。知府心領神會,第三天的堂審問得乾脆多了。他判金靈為竊書犯,依法律充軍;桃紅坊私刻,罰金若干,存書盡毀。李汝珍終於打贏了官司,便和卞鑾作別,高興地回蘇州去了。

誰知,這一判決,把王仁的師爺充了軍,弄得王仁面上無光;桃紅坊被罰款,小舅子又來抱怨。王仁越想越氣,惱羞成怒,先找知府一個岔子將他革了職,後誣告蘇州的刻書坊老闆私通太湖匪盜,抄沒書坊。結果,弄得李汝珍的《鏡花緣》刻了個半途而廢,李汝珍也因此氣出了一場大病。

據說,後來還是卞鑾幫忙,才由蘇州另一家書坊把《鏡花緣》刻印了出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愛恨霸王槍
下一篇: 如歸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