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得佳人
樹林中傳來急促的馬蹄聲,片刻之後,兩匹馬在集鎮外的空地戛然而止。
為首的青衣男子約摸四十多歲,背後斜背一把鬼頭刀。身邊一人年紀小了很多,但目光狡黠,腰間插著兩把短刀。
“阿慶,離鵝城只有二十里地了,我們且在此處歇歇腳,有了精氣神再進鵝城。”青衣男子朗聲說道。
叫阿慶的黑衣小夥立刻翻身下馬,牽著兩匹馬向集鎮走去。可只走了一半路就被堵住了,一群人似乎在看熱鬧。
青衣男子在馬上望去,見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跪在地上,長哭不停,身前躺著一位已經氣絕的老人。阿慶很快就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女子叫秀秀,每逢趕集都在街邊與老父賣藝。一盞茶工夫之前正表演時,圍觀人群太多堵住了長街的路,惹惱了過路的北洋軍牛督軍麾下的趙旅長。趙旅長騎在馬上,抬手就給了一槍,秀秀的老父當場死在街邊。
青衣男子聽聞後沉吟片刻,吩咐阿慶先去飯店溫壺酒。話畢,青衣男子勒了一下韁繩,口中吁了一聲“駕”,便策馬穿過了長街。
阿慶牽著馬,穿過長街找到飯店,酒溫到一半,長街上就傳來了歡快的馬蹄聲。阿慶放眼望去,只見青衣男子騎在馬上,手中拎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馬匹從那剛死了老父的秀秀身邊經過時,青衣男子將人頭拋了出去,正好落在秀秀面前。人堆頓時響起驚呼,有人認出,那顆人頭正是北洋軍牛督軍麾下的趙旅長。
青衣男子翻身下馬,進了飯店,叫道:“阿慶,此處不可久留,快把酒飯打包,趕快離開。”阿慶包好飯菜,出店躍上馬匹,正要與青衣男子一同離去,卻見馬前跪著一個年輕女子,正是那秀秀。
秀秀抽泣道:“二位,小女子剛剛當著眾人發了誓,誰能幫我報了殺父之仇,我就以身相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青衣男子很難堪,阿慶則幸災樂禍:“師父,來趟鵝城,你就為我們清揚武館尋了位師孃。”聽罷此言,人堆裡頓時響起一連串驚歎,原來這青衣男子竟是林城清揚武館的館主陳清揚。
此時不免有人猜測,陳清揚此番僅帶一個徒弟去鵝城,意欲何為。有人竟脫口而出:“難道是為了與楊二一爭高下?”
凡對江湖有所瞭解的人,都聽過一句話,“鵝城楊二,林城清揚”。楊二指的是鵝城神威武館的館主楊神威,因家中排行老二而得此名;清揚指的自然便是眼前這位陳清揚。兩人分別是鵝城與林城最為聞名遐邇的武館館主,旗下門徒甚多,各家軍閥裡也有不少士官出自二人門下。
陳清揚嘆了口氣,將秀秀拉上馬,道:“走吧,跟我去鵝城。”
決戰鵝城
楊二在鵝城,陳清揚在林城,本來井水不犯河水,但只因兩地隔得太近,一山難容二虎,江湖早已盛傳兩人互不服氣,心生齟齬。甚至還有傳言,兩人放出風聲,近期將難免一戰,勝者繼續開館授徒,敗者退出江湖,自斷一臂,永不習武。
此時正處時局變幻莫測之際,內有軍閥混戰,外有敵國環伺,有識之士紛紛對兩人約戰一事扼腕不已。
離開集鎮後,過了兩個時辰,陳清揚便帶著徒弟阿慶與秀秀,入了鵝城。鵝城的駐軍隸屬北洋軍,統領姓牛,人稱牛督軍。
三人徑直來到了鵝城楊二的神威武館。陳清揚一腳將武館大門上方懸掛的牌匾踢得四分五裂。
楊二旋即出現在武館大門前,兩人過去打過照面,儘管牌匾被踢,但楊二也沒失了禮節,抱拳道:“陳兄勞師襲遠,想必累了。我們不妨相約今夜子時在鄙人武館院內比試一番,你休息一下,再補點酒飯,要打,就得打個痛快。”
“成!”陳清揚也抱了抱拳,帶著阿慶和秀秀轉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