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進皇城賣饅頭

[ 民間故事 ]

大內禁宮是皇帝的地方,皇宮之嚴密,就連一隻蒼蠅也休想飛進去。

然而,清咸豐年間,卻有個賣饅頭的小販,把生意做到了皇宮裡。

這個小販名叫王庫兒,十二歲那年隨父母到了京城,在貓耳朵衚衕租了個店面,開起饅頭店。只是店面位置偏僻,生意始終不火。

在十五歲那年王庫兒獨自挑著蒸籠擔子,四處叫賣饅頭。他沒讀過什麼書,但懂得一條簡單的道理:哪兒人多就把饅頭擔子挑哪兒去!

王庫兒慢慢找到了人最多、最熱鬧的地帶──紫禁城外的金魚衚衕。

咸豐元年(1851年)九月的一天,王庫兒在金魚衚衕口賣饅頭,發現了一塊躺在地上的腰牌,覺得好玩,就撿起來,系在自己的腰間。

他注意到,凡是腰間有這樣牌子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宮門。於是,王庫兒也挺起了腰桿,挑著蒸籠擔子,大大咧咧走進了宮門。

真別說,把守宮門的護軍,遠遠看了他腰間繫的牌子,連搭理都不搭理他。

走進了紫禁城,王庫兒發現某大房子前地坪開闊,人多熱鬧,還有涼亭,亭裡有石桌,於是就在石桌上擺起了饅頭攤。

這其實是宮裡的御茶膳房,附近有上駟院、太醫院、內庫、車庫、戲衣庫,所以來往人多。宮中賣饅頭,那是獨門生意,一下子就賣光了。

生意這麼好,這之後,王庫兒就把宮中御茶膳房前的石桌當成了自己的固定攤位,天天練攤,風雨無阻。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王吉瓦塊魚
下一篇: 陳天師查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