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鹽山縣新河鎮上,有個王石匠,做碌碡出了名,人稱碌碡王。鄉親們都說,他做出的碌碡,不光是拉著輕,而且軋場勻。有更神的說法,就是他給東莊陳寡婦做的碌碡不用拉,自己會走。當然,這只是傳說,信的人就不多了。
石匠是個苦差事。那麼大一塊麻石,動輒幾百斤重,要翻過來調過去地鑿鑿雕雕,自然很費力氣,身板差的人根本幹不了這活兒,就算身板好,一天下來,也累個半死。而且,鄉下石活兒還少,無非就是打個碌碡,開個豬槽,雕個門軸,掙不來幾個錢,所以王石匠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這天上午,王石匠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東莊吳員外派人來請王石匠上門去打一對石具。王石匠問道:“做什麼?”來人詭秘地笑笑說,吳員外特別交代過,這個還不能說,到了就知道了。王石匠雖然覺得彆扭,但有錢賺還是好事,就背上褡褳跟著來人走了。
到了吳員外家,吳員外說:“請你給我兒子做一對石鎖,但這個事情不能對任何人講。”王石匠點了點頭,然後請吳員外把兒子叫出來,他要看看。吳員外驚愣道:“讓你做石鎖,叫我兒子做什麼?”王石匠說:“看到他的樣子、胳膊和腿的長短粗細,還有手的大小,我做出來的石鎖才好符合他的要求。不然,用著不順手。”吳員外說:“那你等等。”
過了一個多時辰,吳員外把那孩子帶來了,十八九歲的樣子,長得虎背熊腰,胳膊上的腱子肉一疙瘩一疙瘩的,一看就是個練家子。王石匠仔仔細細地看過了他,點了點頭說:“好,我記下了。”
吳員外帶著王石匠來到後院,那裡有兩塊大方麻石。他圍著麻石轉了一圈,然後說道:“石鎖只能做成圓的,不能做成方的。”吳員外一愣,問道:“為啥?”王石匠道:“別看是石頭,裡面卻是有筋的。青石是條筋,做方最好,做圓就差了。麻石是圓筋,做圓最好,做成方的就沒稜沒角兒,還極易碎裂。員外你要想做成方石鎖,就請另外購買青石材料吧。”吳員外想了想,說道:“那就做成圓的吧!”
王石匠就在吳員外家住下來了。
一連忙了半個月,一對石鎖打好了。吳員外一看,頓時哭笑不得,那石鎖上面一個握手,下面一個圓桶,活脫脫就是一對水桶,再打根扁擔就能挑水了。吳員外指著王石匠的鼻子說:“你也就是做碌碡的。看看,這石鎖都像碌碡!”王石匠說:“我也是這麼想的。哪天不用它練功了,我就能改成碌碡了。”吳員外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扣了他三十文錢。王石匠雖是暗暗叫苦,但惹不起人家,只得怏怏地走了。
吳員外喊過孩子來一試,那石鎖異常好用,特別順手。吳員外不覺感嘆:“碌碡王這個外號,還真不是白給的!”
王石匠雖是吃了虧,但他還記著跟吳員外拍過胸脯,做石鎖的事沒跟任何人提過。可後來還是有了風言風語,說是他給吳員外家打過一對石具,吳員外摳門兒,結賬時尋了個理由,剋扣了他三十文工錢。有人問起他,王石匠只是笑笑,不說話,也是等於預設了。
兩年後的一天,滄州知府帶著一隊差役殺氣騰騰地衝進東莊,衝進吳員外家,把吳員外拿了,戴上木枷,押到大堂上。鄉親們覺得新奇啊,一直跟著進了城,然後就把大堂圍了個水洩不通。
知府大人坐到桌案後,一拍驚堂木,厲聲問道:“吳金強,你可知罪嗎?”吳員外早就嚇得尿了褲子,這會兒還渾身哆嗦呢。他顫顫抖抖地說:“小民不知道啊。”知府大人問道:“你兒子吳應明進京,考武狀元是假,謀刺太后是真。此等忤逆大罪,你還不認嗎?”吳金強嚇得一屁股坐倒,大聲喊著:“冤枉,冤枉啊──”
知府大人一拍驚堂木,厲聲喝道:“有何冤枉?你如實招來!”
吳金強可是明白,這會兒說錯一個字,那都是掉腦袋的大罪。不光自己掉腦袋,還會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他連忙爬起身,連叩了幾個響頭,這才說道:“小民有罪,只是僱請人冒充我兒子吳應明去考武狀元,想拿個功名,光宗耀祖,卻絕不敢忤逆朝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