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雀舌尖

[ 民間故事 ]

道光年間,18歲的馬翠娥含淚埋葬了染病過世的爹孃,在投奔親戚的途中,暈倒在自貢自流井的路邊。打鐵鋪的學徒林大福剛好路過,把她救回了家。林母見翠娥長相不俗,兩個年輕人又年歲相當,便做主給他們操辦了婚事。翠娥感激林大福的救命之恩,而她的一手好廚藝,也讓林家母子高興地合不攏嘴。

那時,很多鹽商大量捐錢給官府,導致破產,私鹽便有了市場,鑿井器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林大福把攢的錢全都投進了打鐵鋪,專門鍛造挖井的銼頭。後來,他選擇了自流井米家沱的一處地脈,開始挖鑿鹽井。林大福自己能製作最好的打井工具,又結交了不少打井工人,挖井進行得很順利。可是,就在快要挖成之時,錢沒跟上趟,鹽井不得不停工。

翠娥深明大義,她將頭上那隻金釵換成錢,讓工人們繼續挖井。林大福很是感動,沒想到翠娥會忍痛將她母親留下的遺物賣掉,當時就發誓,以後絕不辜負翠娥。好在當天,井裡就鑿出了滷水!這下,林家的私鹽迅速開啟了市場。

幾年間,林大福趁著官鹽鹽商紛紛倒閉,傾其所有收購廢棄的鹽井,賺到了不少錢。

後來,他花巨資修建了異常華麗的林宅,花大錢請來頂級大廚。他每天都叮囑翠娥,要讓廚子變著法子給母親做山珍海味,他要好好孝敬母親。翠娥一一記在心裡,生怕出錯。她嫁進林家轉眼已經五年,可還沒有懷上過一男半女,林母對她的態度早就冷淡了。

頂級大廚做出的菜很是美味,很討林母喜歡。可翠娥還時不時地找碴,和大廚爭論,這讓林母很生氣。大半年過去了,林母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每當翠娥跟林大福建議換掉廚子時,林大福就嫌她多事。這年春節,大廚請假回家,翠娥給林母炒了一份特別的菜。

林母看見盤裡的細絲,夾了一點嚐嚐,皺眉問道:“這是什麼菜啊?好像以前沒吃過呢。”翠娥大氣都不敢出,慢慢說道:“婆婆,這是我專門給您炒的雀舌尖──就是麻雀的舌尖,吃了能疏通全身的經脈。”

林母感覺很新鮮,越吃越香,不一會兒就把整盤菜都吃光了。說來也怪,林母吃了“雀舌尖”這道菜之後,身體真的輕鬆了不少。

不久,廚子帶回了美貌伶俐的妹妹玉蘭來林家小住,林母很是喜歡,硬要把她留下來。翠娥明白林母的意思,是希望林大福收玉蘭為妾。林大福回來了一趟,匆匆看了玉蘭一眼,說鹽井還有急事馬上又走了。林母乾脆讓玉蘭和自己同住一室,這讓翠娥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天,正當翠娥在關好門的廚房裡為林母炒“雀舌尖”時,房門忽然被大廚一腳踹開了。林母滿臉怒氣地進來,看見灶臺上有很多藤藤菜,頓時大罵起來。翠娥說的“雀舌尖”,其實是用每根藤藤菜上最嫩的那片小葉炒出來的。廚子發現這個秘密後,不忍心林母繼續被矇騙,這才帶她來廚房。

林母以不孝為由,將翠娥攆出了家門。翠娥滿腹委屈,到鹽井找到林大福說:“那廚子不地道,每天做出的菜都是想毒害我們的。”哪知林大福根本不信翠娥的說辭,不肯為她主持公道。

翠娥憤然不已,走到林家對門的聚八仙酒樓,就以這道拿手的美味“雀舌尖”,當上了一名女廚。此後,這道昂貴的“雀舌尖”就名聲大振,每天到聚八仙來點這道菜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說,這道菜雖然是素菜,配料也是很簡單,但是翠娥做出來的味道與眾不同。吃到嘴裡的感覺,很是耐人尋味。

臘月的一天晚上,翠娥正要關大門,就見林家母子在寒風中蜷縮著身子,面露愧色地來找她。

林母哽咽著對翠娥說:“翠娥啊,我對不住你!那廚子和玉蘭是一對夫妻,當初就是來騙人的!”翠娥這才知道,玉蘭跟了林大福一年也沒有懷孕,索性偷走了大把銀票,和大廚遠走高飛了。林大福悔恨不已,大罵自己愚蠢。林家母子把翠娥接回家後,翠娥這才說出知道廚子圖謀不軌的原因。

翠娥小時候,父親就經常教她哪些食物是相生相剋的。翠娥發現廚子每天做出的菜都是相剋的,經常吃慢慢就會中毒,所以婆婆才會越來越虛弱。但她沒有辦法趕走大廚,只有想方設法為婆婆去毒。她知道藤藤菜最嫩的小葉有解毒奇效,便煞費心思地摘下那點小葉子為婆婆炒菜。因擔心被婆婆嫌棄,不敢說是廉價的藤藤菜,於是編了個“雀舌尖”的菜名。婆婆吃了這道菜,體內的毒果然排出了一些,身體也感覺很舒服。她知道婆婆吃慣了她炒的“雀舌尖”,所以就到林家對門的聚八仙當了女廚。這樣,也方便婆婆差人來點菜。

當晚,林大福對翠娥歉疚地說:“那時你捨得賣掉你母親留下的金釵,而我卻對不起你!”翠娥嗔怪道:“你真是賺錢賺傻了,只要你對我真心,有沒有這些首飾又算什麼呢?”林大福擁她入懷,說翠娥就像那“雀舌尖”一樣,雖然原料樸實,但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林母在門外聽到他們夫婦和好如初,這才放心回房去了。

一年後,翠娥終於有了孩子,而這,也少不了“雀舌尖”的功勞。其時,鴉片在自貢開始肆意橫行,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經過深思熟慮,翠娥打算對外公開“雀舌尖”的做法。這天,在林家大院裡,翠娥就一邊操作一邊詳細解說製作“雀舌尖”的每一個步驟。那些前來看熱鬧的人一聽,唏噓不已。原來這道神秘的“雀舌尖”,配料就有十幾道,光是所費的各種油,也有五六種之多。

當美味清香的“雀舌尖”出鍋後,翠娥請大家品嚐。就在他們嘖嘖稱讚的時候,翠娥感嘆道:“這道菜其實是一味救人的藥,這麼鋪張浪費不是我的本意。從今天起,有需要解毒的人,可以到我家來吃。”接著,她又擔憂地說:“鴉片戰爭很快就要開始了,我們林家也捐出了大部分家產去支援戰事。可咱們國人如果不自強,就算打贏了仗,始終還是‘病夫!”短短几句話鏗鏘有力,大家這才明白翠娥的良苦用心。

此後,果真有不少癮君子借這“雀舌尖”戒掉了鴉片,翠娥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很多受過她恩惠的人還集資為她修建了一座“娘娘廟”。其中領頭的,就是以前偷走林家銀票後染上毒癮、險些喪命的大廚夫婦。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擔子面
下一篇: 少年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