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寶珠

[ 民間故事 ]

一、

清朝康熙年間,兗州府興隆大街西鄰住著一戶趙姓商人,臨街開有多間鋪面。夫婦倆膝下只有一子,小名寶兒,年方7歲,生得粉雕玉琢,人見人愛。

這一日,寶兒在順城河畔撲蝶玩兒,一隻花紋奇特的蝴蝶忽東忽西,寶兒追逐不捨,眼看它停在一處花叢中,寶兒猛地撲過去,誰想,腳下一滑跌入池中,小身子在水中撲騰不停。

正巧,附近大興隆寺的一個和尚從此經過,他見水中有一個小腦袋一冒一冒,立馬跳下去救人,不一時把寶兒拖到池邊,幾個人七手八腳把兩人拉上來。

寶兒一直昏迷不醒,肚子鼓脹,和尚趕緊對寶兒實施搶救。聞訊趕來的趙姓夫婦抱緊兒子聲嘶力竭地呼喊著,過了一會兒,寶兒醒轉過來,可他好像並不認識親生父母。夫妻倆心想,寶兒一定受了驚嚇,過幾天就會好轉,他們向眾人千恩萬謝後抱著寶兒回家去了。

半個多月過去,寶兒還是呆呆傻傻。夫婦倆請來大夫開方拿藥,一連灌下十幾服湯藥,但絲毫不見效果。愛子心切的夫婦倆四處尋訪名醫診治,即便龍肝鳳膽也要買來,可惜大把的銀錢都打了水漂。寶兒每天渾渾噩噩,除了吃喝,什麼也不知道。

興隆大街東住著一戶張姓人家,夫妻倆育有一女,小名叫含羞,她和寶兒同歲,趙、張兩家幾代人通好,兩對夫妻早在寶兒和含羞襁褓之時就為他們定下親事。自從寶兒變得呆傻後,張家也積極尋訪良醫推薦給親家,可一晃五六年過去,長成少年的寶兒呆傻依舊。

兩個孩子從小一起玩兒,寶兒雖變得呆傻了,含羞一點兒也不嫌棄他,趙、張兩家夫婦看著倆孩子如此這般,心裡都是噓唏不已。趙姓夫婦多次提出退親,而張家一直不肯退還聘禮,看來,他們對寶兒還心存一絲希望。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多久,寶兒的父親得了一場重病,湯藥下肚如石沉大海,挨延了一些時日,終於一命歸西。幾年來,父子二人治病花錢無算,家裡鋪面相繼易手,父親死後,母子倆守著空空如也的老宅艱難度日。

這一日,常年思慮過重身體孱弱的趙妻把寶兒叫到床前,手裡拿著一顆龍眼大小的珍珠,抽泣著說:“這顆珠子是趙家唯一的寶貝,本來想讓你成婚時交給含羞,如今看來,今生你和含羞無緣。娘把它縫在錦囊裡你緊緊貼在懷裡,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記住了嗎?”寶兒雖點頭,其實並不懂,任由母親把錦囊掛在脖子上貼身而藏。

幾個月之後,趙妻隨夫而去。剛剛撒手人寰,她的親弟弟、寶兒的親舅舅就霸佔了趙家宅院,對這個傻外甥不管不問,生活無著落的寶兒如同一個小乞丐。

這天,寶兒又去找含羞玩兒,一見面,寶兒便掏出錦囊來,含糊不清地說:“娘給的寶珠,我有寶珠!”

含羞拆開錦囊一看,果真是一顆光彩璀璨的大珍珠,她猛然想到,這一定是趙家的遺物,萬一被街上的壞小子搶走,寶兒以後便沒了指望。於是,她對寶兒說:“你在這裡等著,我去給你拿果子吃!”說完,含羞拿著錦囊跑上繡樓,下來時手裡拿來幾個李子。

含羞把錦囊給寶兒重新在脖頸上掛好,說:“寶珠的事,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要不,今後我就不和你玩兒了!”

二、

寶兒點點頭,拿著李子轉身離開。剛走到衚衕口,見幾個小子圍在一起鬥蟋蟀,寶兒伸長了脖子往裡擠。他們嫌寶兒礙事,一把將他推到後邊,寶兒的頭碰到牆上,疼得他哇哇大哭。幾個人被他一鬧,收起蟋蟀罐就換個地方去玩兒了。

寶兒非常想要蟋蟀,順嘴說:“寶珠,我有寶珠!換!”

“寶珠?什麼寶珠,你掏出來看看!”這些壞小子紛紛起鬨。以前,寶兒的銀項圈、玉佩等飾品,都被他們用木彈弓、泥丸兒這些小玩意給騙走了。

寶兒剛掏出錦囊,一個壞小子搶過去扯開來,寶珠掉在地上,居然是一個鵝卵石。壞小子們拳腳相加打得寶兒齜牙咧嘴,他們把鵝卵石踢到牆角揚長而去。

咧著大嘴的寶兒撿起“寶珠”又去找含羞,含羞幫他縫好,交代他別再說有寶珠了,寶兒懵懵懂懂地答應著。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孟氏接骨丹
下一篇: 荷花有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