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當

[ 民間故事 ]

禍起洋人當

“德亨當”是永春城典當行中的翹楚。老東家經營有方,夥計們遵守規矩,開張三十多年,拆當、收當、管當、贖當,從沒出現過半點兒差池。然而,自打與洋人做了那樁買賣後,“德亨當”就徹底亂了套。

那晚,“德亨當”打烊多時,忽有敲門聲響起。老管家開門一看,門口停了一隊車馬,打頭的是兩個洋人,嘴裡說著外國話,老管家聽了半天一句沒聽懂,只得把略懂洋文的老東家董和請了出來。

洋人又是一陣連說帶比畫,終於表達清楚要當貨的意思。董和繞著車隊走了一圈,扭頭喚出全部夥計,讓大家一齊動手把貨物存庫入當。

夥計們面面相覷,老東家素來謹慎,今日怎麼如此草率,貨未開箱、物未估價,哪能直接收當?不過,老東家脾氣大規矩多,大家誰也不敢多問。洋人的貨物足有兩百箱,夥計們幹到半夜才幹完,收拾停當,齊刷刷到董和麵前聽吩咐。董和囑咐,任何人不得再靠近洋人的當貨。而後,示意老管家籌備銀子,由“票臺”填寫票子,其餘人回屋休息。

票臺是個血氣方剛的後生,搬貨時已心生不快,現在更不樂意了:“東家您不能沒章法,大朝奉還沒鑑貨估價,我可不敢迷迷糊糊亂寫!”

票臺的聲一高,打算回屋的大朝奉又折了回來,小聲勸說:“洋人地位高,官府尚有忌憚,咱做生意的草民哪敢招惹,貨不驗也罷!”勸罷,大朝奉轉到櫃檯裡面,唱道:“洋人當貨,貨品不明,數目二百箱,當銀六千兩。”

且不說洋人當貨後夥計們情緒如何,也不說當貨後的洋人怎麼逍遙快活,這裡單說“德亨當”的老東家董和。洋人離開後,董和性情大變,不是發呆,便是動怒,茶不思飯不想,經常半夜才睡,一醒就往外跑……這樣的情形持續了七八天,董和竟失蹤了,一同失蹤的還有賬房裡的大部分銀子和票子。

東家失蹤與天塌無異,夥計們趕忙全體出去尋找,可是,一連幾日也沒找到人影。好不容易打聽到一條線索,說董和失蹤前與永春知縣見過兩次。夥計們想盡辦法與知縣見了面,結果卻是枉費心機白費力。那知縣把鬍子一翹,說他壓根不知道永春城有個開當鋪叫董和的人……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老東家董和依舊音信全無。更要命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戶們紛紛找上門來吵鬧——東家都沒了,他們的當品保不齊會出問題。老管家無計可施,就把在泉州求學的少東家接了回來。

這少東家叫董明,雖未加冠,但自幼在當鋪長大,耳濡目染,也學得了一些生意之道。茲事體大,董明回到永春,馬上到“德亨當”給當戶們寬心,說董家做生意以德為先,他敢以人品作保證,當品不會出問題。

“保證沒用,要麼把你爹找來,要麼還大夥兒東西……”有人帶頭起鬨。

牆倒眾人推,起鬨的竟是老東家董和的故交林秀才。林秀才一嚷,剛顯安靜的人群又躁動起來。董明情知不妙,掇條長凳站上去,抱拳道:“既然大家執意贖當,在下只好成全,請各位去取當票、銀兩。”

夥計們暗自叫絕,少東家這招“緩兵之計”真高,聽起來和氣大度,實則是個狠招。跟當鋪打交道的人,十有八九急需銀錢,東西當了,銀子花了,當期不到,總得花時間張羅錢吧!

“諸位莫慌,”林秀才也踏到長凳上,“我林某頗有積蓄,你們儘管拿出當票,銀子不夠問我來借,日後慢慢還上即可……”

林秀才誇了海口,當戶們登時排起了長龍。事到如今,死扛無濟於事,董明發下話去,但凡持當票、銀錢者,不看當期,一律準贖。就這樣,兩三個月下來,當鋪裡除了洋人的二百箱貨物外,其餘所剩無幾。“德亨當”江河日下,夥計們只能眼巴巴地等老東家回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乾隆皇帝對扇聯
下一篇: 奪命簕竹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