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題兵勇碑

[ 民間故事 ]

冷口關地勢十分險要,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歷代兵家都把這裡視為防守重地。清康熙年間,冷口關設守備營,對關內外行人進行盤查,以保護關內外社會安定。

這年秋末冬初的一天,有兩位商人從北向南走來,老者騎一頭大青驢,年輕人步行緊隨其後。兩個人來到冷口關下,被兩名守關兵勇攔住,老者穩坐驢背不動,兩名兵勇伸手將老者從驢背上拉了下來。一兵勇說:“你這個老頭竟敢不遵軍令,過關不下驢真是大膽!這冷口關可不是尋常之地,乃是關城要塞,守備老爺早有明令,凡過關人等一律下車馬接受盤查,難道你不知道嗎?”

老者站起身,微微一笑說:“小老兒是外地人,才到此地,請放我們進關吧…… ”

兵勇說:“既然是外地人你要如實說出家鄉住處姓甚名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探親訪友還是做生意,然後還要對你們進行搜查方可放你們進關。”

老者道:“小老兒乃京城人氏,姓黃,人稱黃老大,是京城第一家衣帽店掌櫃。上年有幾位進京應試的舉子,在我的櫃上賒了幾套價值不菲的衣帽,小老兒帶著一名夥計到關外討賬回來,二位就行個方便讓我二人進關吧…… ”

兩個兵勇這才將二人放進關城。

進城後,騎驢的老頭帶著夥計一直來到守備衙門前,老頭對守門的兵勇說:“請通稟守備大人,就說他的朋友京中第一家衣帽店黃掌櫃求見。”

守備聽了兵勇的稟報,心中好生納悶:京城第一家衣帽店的黃掌櫃?自己沒有這麼個朋友啊……守備思忖一會兒後,便命兵勇請二位商人進來敘話。兩位商人跟隨兵勇進了大廳後,守備一看立刻驚得渾身發抖,撲通跪在老者面前:“萬歲萬萬歲,卑職不知皇爺駕到,未去遠迎,罪該萬死……”

原來那自稱黃老大的老者竟是康熙皇帝!這位守備大人曾在皇宮禁軍中當過小頭目,自然是見過康熙皇帝的。皇上不就是黃(皇)老大嗎?皇上專門“賣”頂戴花翎和官服,不是京城第一家“衣帽店”的“大掌櫃”又是什麼?

康熙皇帝微笑道:“愛卿平身,朕微服私訪至此,在城關外被兩名兵勇拉下驢來,又對朕進行詳細盤查方才允許進關,可見將軍命令甚嚴……”

守備一聽駭得一抖,又伏地跪倒:“萬歲,兵勇竟敢把皇爺拉下驢背真是膽大包天!待微臣即刻將那兩名兵勇綁來問罪……”

康熙道:“愛卿之言差矣。兵勇奉令行事何罪之有?況且他們並不認識朕,怎能治罪?如果全國兵勇都能這樣忠於職守,我大清天下無憂矣!朕不但不治罪,而且要當面對這兩名兵勇給予厚重封賞,加職晉級,以鼓勵兵勇忠心為國效勞……”康熙說罷便命守備傳令讓兩位兵勇進見,聽候封賞。

那兩名兵勇聽說被他們拉下驢的老者是當今皇帝康熙爺,立刻嚇得魂飛魄散。兩人一商量,與其讓皇上殺剮還不如留個囫圇屍體,於是悄悄地吊死在城外的樹林中。康熙聞訊後連連嘆惜道:“這等忠勇的兵士無辜而死,朕當嘉獎以勉忠魂……”

康熙皇帝當即命守備將軍將兩名兵勇以護衛身份厚葬,並在墓前豎了一塊石碑,親筆書寫了“兵勇楷模”4個大字刻於碑上。康熙回朝後,又命欽差到兩位兵勇家中進行撫卹,各賜白銀千兩,作為其父母養老之用。

後來,人們便稱兩個兵勇墓前的石碑為“兵勇碑”,其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憂樂頌
下一篇: 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