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米飯試心

[ 民間故事 ]

乾隆年間,有一年春上,李瀚到諸城任縣令。

作為一方父母官,李瀚到任後首先要做的就是體察民情,檢視衙庫儲存。這一查,還真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一些鄉紳土豪等大戶人家無視綱紀法度,竟然長期拖欠應繳納的稅糧。其中大學士劉墉的家人就三年沒有繳稅。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劉墉雖然是個清官,可他家世代在朝為官,地位顯赫,家裡不會連這點兒稅糧也拿不出吧?

原來前任知縣尹宗是花錢買的官,深諳結黨營私之道。他來到諸城任職之後,認為只要把劉大人的家人伺候好,就可以抓住一條通天的雲梯,不愁沒有平步青雲的機會。於是他百般討好劉家,當年就免了劉家應繳的稅糧,理由是劉大人為國為民日夜操勞,地方官理應體恤。其他有錢有勢的豪強地主們得到了資訊,也紛紛效仿,給尹宗送上禮物,尋找各種藉口,不繳或者拖繳稅糧。

尹宗就將大戶們拖欠的稅糧強加在平民百姓;沒出路的寧願逃荒要飯也不願意白灑汗水去種地。時間一長,大片的田地荒蕪了,哪裡還有糧食上繳給朝廷?

情況如此嚴重,必須儘快解決。擒賊先擒王,既然事情是從劉墉家而起,也只得先從這兒解決。

恰在這時,劉墉回鄉省親。李瀚決定前去迎接劉墉,藉此機會,討要劉家所欠的稅糧。

師爺知道了他的意圖,嚇了一跳,提醒道:“萬萬使不得。雖說劉大人是出了名的好官,可是真正關係到自家利益,誰沒有私心?況且萬一劉大人認為你目中無人,不敬上官,害他丟醜沒面子,問題就嚴重了。”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身為大學士的劉大人更應該勸家人秉公守法。”李瀚不以為然。

事不宜遲,李瀚很快就去劉府拜訪。守門人傳進話去,劉府的管家出來把他接到內堂。

李瀚恭恭敬敬地說:“聽說劉大人回鄉省親,下官特來拜訪,還勞煩管家通報一聲。”

管家說:“李大人來得不巧啊,劉大人訪友去了,什麼時候回來也說不定。有什麼事您對我吩咐一聲就好,或者改日再來吧。”

李瀚猶豫了一下,把要說的話嚥了回去。劉家拖欠稅糧好幾年了,別人有可能不知道,管家卻再清楚不過,他要是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也不至於一拖就是幾年。於是,李瀚一拱手說:“就是知道劉大人回鄉,特來拜望一下。既然大人沒在府上,那我改日再來。”

李瀚走到門口,管家從懷裡掏出一個紅色綢包塞到李瀚的手裡,說:“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請大人笑納。”

李瀚一愣,接過來開啟一看,是一張一百兩的銀票。他趕緊把銀票推了回去。

管家把銀票重新塞過來,笑著說:“大人您這就見外了,以後還要仰仗父母官多多關照呢。您不收,是擔心被人說是攀高結貴,壞了名聲嗎?”

這話厲害了。李瀚想:劉大人兩袖清風,想不到家人是這等貨色。如果堅持不收,只怕會引起管家的戒備。權宜之計,先收下,把管家穩住,大不了上繳衙庫登記備案,也可抵交一部分稅糧。

於是,李瀚只得道了謝,接下了銀票。

次日,李瀚再次登門拜訪,劉墉很熱情地接待了他。敘談時,劉墉對李瀚除了說些為官之道如何勤勉、公正廉明為朝廷效力的話,又詢問了李瀚任職後的狀況,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並且說只要是為百姓利益,無論多麼棘手的事,他都會助一臂之力。

李瀚心裡一喜,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自己不妨順水推舟,把來意亮出來。想到這兒,他站起身,深施一禮,說:“大人教誨的是,下官受教了。眼下就有件事必須向大人稟報,看看該如何是好。下官上任後,發現衙庫錢糧嚴重虧空,原因是有不少豪紳大戶長期拖欠稅糧。”

李瀚就把自己調查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

“徵收稅糧,事關朝廷社稷大業的根本,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得立刻解決!”劉墉說。

“問題的嚴重性,下官自然明白。否則,就不對您老人家提了。可是……”

“可是什麼?難道還有難啃的骨頭?別吞吞吐吐的,有話就請直說。”劉墉彷彿看出點兒什麼。

“既然如此,下官也只好實話實說。實不相瞞,您府上也拖欠了三年的稅糧。那些大戶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人人效仿,這現象才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不但事關朝廷社稷,也有損大人您的聲譽啊……”

劉墉聽罷,眉頭一皺,面露怒色,沉下臉說:“本官幾年不歸家,竟然有這樣的事!果真如此,你儘管放手去做,不必有任何顧慮。我先讓家人把拖欠的稅糧儘快補上。”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鹽井溝
下一篇: 梨園天子鬧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