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別緻的天津燕園,有堵古色古香的影壁,上繪傳統的楊柳青年畫一幅──蓮年有魚。遠遠望去,那蓮花粉生生,荷葉綠蔥蔥,大胖小子精靈靈,懷抱的鯉魚直打挺,簡直就要活了!據說,這幅畫還真的“鼓”過呢。“鼓”的意思便是活了。
相傳,清乾隆年間,河北勝芳鎮有個叫薛富貴的財主,他從衛裡(天津市裡)回來,船過楊柳青時,聽岸上有人操琴唱曲兒,唱的是地方小調《畫扇面》:“天津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白俊英,她妙手丹青會畫畫……”
小曲勾起了薛富貴棄船登岸遊畫鄉的興致。他下了篷船,走下河堤,抬眼一望,只見這北靠西河,南沿定河的古鎮,郊外白楊參天,垂柳拂地。鎮內店鋪繁多,車水馬龍。心想難怪乾隆爺親口賜名楊柳青,果真是寶地一方啊。
薛富貴走街串巷,東瞧西看,見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他本不懂畫,也不愛畫,可一到畫鄉,卻被一幅幅男有男性,女有女性,花兒飄香,葉兒映翠的年畫迷住了,竟然買了一幅神筆妙手白俊英的親筆畫《蓮年有魚》,帶回了老家勝芳。
你可別小看這張年畫,往屋裡一貼,嘿!那可真是滿屋增彩,四碧生輝呀!薛家老兩口對這張畫那個愛勁兒就甭提了。他們白天藉著日頭看,晚上舉著油燈瞧,邊看邊誇:“這大胖小子多精靈,這蓮花荷葉多水靈,這金色鯉魚多鮮靈……”看著看著眼神一暗打起盹來。剛一閤眼,就見那畫上的胖小子,眉一挑,眼一動,腿一伸,腰一挺,從畫上跳了下來,他東瞅瞅,西瞧瞧,捅捅這兒,摸摸那兒。接著孩聲孩氣地說:“老爺爺,老奶奶,想吃魚,我會逮,您老拿個木盆來。”說罷,一眨眼,又回到畫上。
老兩口猛醒過來,把夢一說,兩個人夢的都一樣。薛富貴心裡一亮,想起楊柳青年畫年年鼓,一年鼓一張的說法,像“金駒送寶”“黑驢拉磨”“美人就親”“春牛耕作”等關於楊柳青年畫的故事。他趕忙叫老伴兒找來一個大木盆,對畫上的胖小子說:“你剛才的話聽真了,木盆拿來了,我們就等著魚吃了。”說罷,上炕安歇。
一夜無話。轉天早上,睜眼一看,木盆裡果真有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薛富貴心裡那個美呀。從這天開始,天天這樣,老兩口越吃胃口越大,吃著吃著就想歪道了。
這天晚上,薛富貴對胖小子說:“好孩子,聽我說,韓信點兵不怕多,大紅鯉魚印把個,每天給我一籮筐。”你猜怎麼著,他要多少,胖小子就給送多少。薛富貴天天賣魚,賺的錢都海了去了。他錢越多越不嫌多,掐著指頭暗盤算,過不了多會兒,趙家的莊院、錢家的船、孫家的葦塘、李家的灘,整個勝芳都要姓薛了。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可抬頭一看,可要了命了,那張畫變成了一張紙。他“啊”的一聲,活活急死了。
那畫上的大胖小子是怕被薛富貴的銅臭玷汙了自己的靈性,張起荷葉帆,架起蓮花船,抱著大鯉魚,沿著大清河,又回到了楊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