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巳時剛過,三輛牲口拉的轎車和一輛拉雜物的蒲籠車,出現在頤和園北側的鄉間土路上,朝著更遠的北方,顛簸而行。
第一輛轎車上坐著三個人:一位是大清國慈禧皇太后,身穿半新半舊深藍色大襟褂,淺藍色褲子,全新的黑鞋白襪,後腦上一盞盤羊式髮髻;一位是光緒皇帝,身穿深藍色無領長衫,肥大的黑褲,圓領小草帽,活脫脫一個商號的小夥計;兩人身後是太后寢宮樂壽堂的掌事大丫頭娟子。
第二輛轎車上坐著大阿哥、隆裕皇后、瑾妃和侍女。
第三輛上坐著幾個皇親國戚的女眷和伴駕的格格。
蒲籠車上除了雜物外,還坐著太后的貼身大丫頭榮兒。
榮兒的頭等差事是侍候太后抽水煙。
太后不可一日無水煙。
車隊前方,走著樂壽堂二總管崔玉貴。車隊後邊,走著樂壽堂大總管李蓮英。這二位在宮裡有個外號叫“哼哈二將”,現在正好一前一後護衛著太后和皇上。
各色人等,都一律漢人打扮。
那天一大早,車隊慌慌張張出了京城,途中在頤和園小憩片刻,又匆匆趕路。八國聯軍已經攻進北京,誰都不知身後有無追兵,也不知此行的終點在何方。
由於走得過於匆忙,既沒帶吃的也沒帶喝的,都天真地以為,只要帶著銀子就可以。
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青紗帳,一絲風也沒有,太陽瞅著就像火盆一樣。昨天下過一場雨,地面的溼氣蒸騰上來,汗水滲透衣衫,難受勁兒就別提了。
正午時分,總算走到一個小小的集鎮。車伕對太后說:“老人家,不能再走了,牲口該餵了,人也得吃點兒東西呀。”
“老人家”就是太后。太后有旨,逃亡路上,無論何人都得管她叫“老人家”,同時管皇上叫“當家的”,萬不可暴露身份。
太后聽了車伕的話,身子一動不動,對光緒說:“當家的,你發個話。”
光緒說:“歇歇吧。”
這些話都是娟子後來告訴榮兒的。
停了轎車,李蓮英和崔玉貴趕緊上街買吃的,可是所到之處,各家店門一律緊閉,室內空無一人,連民宅也是空的。後來在大車店裡逮著一個鄉民,好說歹說,用十兩銀子買了他半畝地的玉米和豇豆。
榮兒和娟子好一通忙活,剝玉米剝豇豆,煮玉米煮豇豆。在大車店的廚房裡煙熏火燎,嗆得二人不停地咳嗽。
榮兒和娟子邊咳嗽邊說話。
榮兒說:“這時候洋人該進宮了吧?留在宮裡的姐妹們不知怎麼樣了。”
娟子說:“能怎麼樣?大概都跳井上吊了吧。”
榮兒說:“臨行前她們把首飾都給了咱倆,就是預備去死的。”
說完二人大哭起來。
崔玉貴過來幫忙,聽見對話和哭聲,接茬說:“姑娘別怕,就當咱們已經死了吧,現在能喘氣算是賺的。事到臨頭須放膽,死都不怕,別的就沒什麼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