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胎藥
明朝獨寵萬貴妃,又讓她弟弟萬喜當錦衣衛統領,這姐弟二人大權在握,後宮和朝堂都無人敢與其作對。美中不足的是,萬貴妃沒有子嗣,這也是她的心病。而太醫院的太醫們都清楚,萬貴妃年紀大了,很難再懷孕,只是都不敢說。
當時太醫院裡最大的官是趙醫正,他為人正派,對萬貴妃也不順從。萬貴妃讓萬喜推薦了兩個人進了太醫院,一個姓錢,一個姓孫。過了幾日,一個天天吃趙醫正開的安胎藥的妃子,意外流產了,萬貴妃趁機把趙醫正趕走了,讓錢太醫當了醫正。錢醫正自然對萬貴妃唯命是從,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可惜這錢醫正沒當幾天官,就出了大事。一個懷孕的嬪妃忽然血崩死了,一屍兩命。太后本來就對嬪妃頻頻流產十分懷疑,這下出了人命,更是生氣,雖不能責罰萬貴妃,但太醫院難以脫罪,於是命人將錢醫正痛打一頓,逐出京城。萬貴妃也沒有辦法,好在還有自己人,就把另一個姓孫的提拔成醫正了。
這天,太醫院裡來了個小太監,找到孫醫正,小聲說:“孫大人,恭喜你當上醫正,娘娘讓我來找你辦點事。”孫醫正嚇得一哆嗦,心說麻煩事來了,臉上卻堆著笑說:“公公,娘娘有何吩咐?”
小太監聲音更小了:“孫大人,娘娘讓你配點藥,就是之前錢大人配的那種,不過,這次不許死人了!否則娘娘也難以善後。”孫醫正暗暗叫苦,他和錢醫正能得萬喜推薦,固然是因為醫術好,但最重要的是,他倆在民間時就是有名的落胎醫生。入宮後,萬貴妃讓錢醫正秘密開過兩次藥,之後就聽說有嬪妃小產,直到這次一屍兩命,捅了大婁子。
孫醫正試探著說:“公公,這落胎不死人,在民間下官可說是十拿九穩,可在這宮裡,實在是沒把握啊。錢醫正醫術比我高,尚且失手,何況我呢?”
小太監不解:“民間和宮裡有何不同?”
孫醫正解釋說:“民間落胎,多是家裡窮苦,難以養活,自己就不想要;宮裡嬪妃懷了胎,那是龍子龍孫,一輩子的依靠。這是心理上的不同。民間要落胎,自然只吃落胎藥,不會吃保胎藥;宮裡嬪妃自從懷上孩子,哪個不是保胎藥天天不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藥力相沖,對身體自然十分不利。最後,民間農婦平時勞動,身體健壯;這宮裡嬪妃個個嬌弱萬分,怎能相比?有這三條,在宮裡落胎而不死人,實在難以保證。”
小太監雖覺孫醫正說得有理,但他也管不了這麼多:“孫大人,道理咱家都清楚,可娘娘說了,落不了胎,你就等著完蛋;落胎死了人,太后出手,她也保不了你,你自己看著辦吧,明天我來取藥。”說完他就跑了。
孫醫正急得鬍子都要揪掉了,這時,在太醫院裡照料藥圃的司藥監路過,忍不住問:“大人,何故如此模樣?”這司藥監職務不高,是當年趙醫正從宮中的太監中選出來調教的,負責在宮裡的藥圃裡種植草藥,不給宮裡人看病,和太醫沒有競爭關係。
孫醫正知道司藥監素來小心謹慎,便把他拉到一旁,直言相告。
司藥監聽完,忍不住笑了:“大人,這有何難?我有一味草藥,加到落胎藥裡,保證只落胎,不死人。”孫醫正大喜過望,忙問是何草藥,司藥監卻笑道:“這卻不能說,你只管讓我熬藥就是了。”孫醫正知道這是人家的獨門絕技,人家不說,也不能勉強,便立刻表態,只要真有效果,自己一定不會忘記他的情分。但他心裡想的是,萬貴妃以後肯定經常要用這種藥,自己這醫正若想當得久,必須跟司藥監長期配合才行。
孫醫正配好藥後,交給司藥監。司藥監在自己屋裡熬好藥後,將製成的藥粉交給孫醫正,剛好趕上小太監來取藥。小太監走後,孫醫正忐忑不安地等著訊息,奇怪的是,這次既沒聽說有嬪妃小產,更沒聽說死人。孫醫正偷偷問司藥監,司藥監笑了笑說:“沒準萬貴妃是留在手裡預備著用,並非已有嬪妃懷孕呢。”孫醫正也覺得只有這種可能,鬆了口氣說:“不用最好,不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