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松花江沿岸的滿族人家,得意曬乾魚坯子,做鮮魚醬。魚醬的名目可多哩,什麼面魚醬、酥魚醬、柳蒿芽魚醬、小根蒜香油魚醬……各有滋味。這種吃法,說是康熙帝來大烏拉時“皇封”的。據說,康熙帝冒雨訪大烏拉,把大幫人馬都留在吉林了,只帶些親隨大臣,坐船來的。到大烏拉,連日大雨,江水猛漲,吉林將軍衙門和地方貴族想炫耀烏拉地方富有,做了一頂供皇上冒雨巡遊的九龍黃綾轎。這轎新鮮闊氣,一色選用長白山帶香味的松木,雕刻珍禽異花,雲海紅日。轎幄是繡團龍的黃綾子和東珠編串的玲瓏穗兒。用當地產的金沙鑄制的一動三顫的九條吐珠飛龍,在轎頂上輝煌耀眼。這轎啊,破例用四十二槓才抬平穩,好不威風!
康熙帝在行宮裡批閱摺子。正巧,霧散雲開,風和日麗,隨駕大臣請皇上乘轎,賞玩山光水色。康熙帝心不在焉地答應,他東巡走過許多地方,好騎馬,不太愛坐轎,忙活一陣子忘了乘轎的事兒,站起來,喚兩個侍衛,跑到江邊來啦。
他瞧見江中紅尾鯉魚跳出水浪,江底魚群成排成行,看得高興,就順江邊朝前走,冷不丁聽到柳樹林裡有哭聲,感到奇怪,就走了過去,一看,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康熙帝問:“老媽媽,有啥事這麼傷心?”
老太太看了看,打了個唉聲說:“咳,你們也管不了,別問啦!”
康熙說:“說吧,也許能幫個忙哪。”
老太太說:“我們是鑲藍旗下的匠役,家住穆欽河,為給皇上做九龍黃綾轎的木工活來大烏拉的。我兒不懂皇規,為我打了幾條江魚,惹下禍。過兩個時辰就押送吉林正堂,要受刑入獄。”老太太越說哭得越傷心,“我兒這可怎麼活呀!”康熙帝勸也勸不住,說:“我們一起看看,我給你說個情。”
老太太哪信這個,說:“唉喲喲,傻話,傻話,你長三頭六臂也擋不住喲!”康熙帝站起身,順老太太下巴頦點著的方向瞅去,只見老遠的江灘上,幾個旗兵守著一個朝著江沿跪著的青年,手舉個小柳筐,筐裡一定是魚啦!康熙帝劍眉皺起,想過去申斥幾句把人放啦,又覺自己雖然穿著普通旗裝,但要讓人認出來終是不便。想了想,回到老太太跟前,把她攙起來,說:“老媽媽,這麼辦吧:我這個小荷包你拿著,一會兒,有個大轎過來,你叫那些人開開恩。”說完,把香荷包解下來,塞到老太太手上。
單說,一幫大臣、護衛們忙活一大陣子,皇上沒啦,很吃驚。正急呢,侍衛來報:皇上起駕江沿啦!這幫人慌神了,上馬的上馬,坐轎的坐轎,頭前引路的是一頂黃綾空轎,擁擁擠擠,朝江邊迎來。走著,走著,見皇上帶兩個侍衛站在那兒笑呢,轎停下,大臣們跪下請罪。
康熙帝說:“朕出來走走,你們有什麼罪呀!”
眾大臣怕皇上在這兒逗留,想請皇上到他們事先佈設好的哨口處遊賞。康熙卻說:“不用往前走啦,這一帶風光很好嘛!”
大臣們和吉林將軍只好“諾”“諾”答應。停轎地方真巧,正好望到江邊罰跪的青年。這時想轟那些旗兵躲開,已來不及啦。康熙帝假裝不知地問:“那裡出啥事啦?”“奏明皇上,一個旗丁私盜江魚。”衙門總管跪地回稟。
偏巧這時,那老太太也哭哭啼啼走來了,說:“開開恩吧,饒了我的兒子吧。”眾臣心裡這個氣呀!恨不得把老太太的嘴堵上,捆到地裡去。剛要命人綁走,瞧見老太太手裡拿著一個金絲繡龍的香荷包,大為震驚。這是皇上佩戴的寶物啊!康熙帝叫侍衛要下荷包,把老太太領走了。康熙說:“俗語講,‘靠山採薪,居江食魚,為啥不讓旗民吃魚呢?”
隨臣們早讓打牲衙門買通了,都一個鼻孔出氣。從太宗時候起,松花江封為貢江,打得的鮮魚專送皇城。歷朝規矩,旗民不準私捕。當時有句話:“烏拉鯉魚鮮,大小三品銜。”意思是平民百姓不得吃。這時,有個親隨大臣聽康熙帝問,便走到康熙帝耳邊,小聲說:“皇上,這事萬萬減不得罪。松江魚是皇貢,太宗時立的規矩,本朝妄動不得。”
康熙帝想了半天,挺為難,心裡明白,皇上嘴再大也吃不了一江的魚,還不是進了王公貴族的肚皮啦!改吧,先皇定的;不改,旗丁百姓守江吃野菜,不近情理。於是說:“這個小匠役捕魚敬母,可恕無罪。”康熙帝瞅瞅眾隨臣,語調堅定地說:“祖訓不是不可改,應因時因地變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自古以來的常理。何況天地之富,是為養育眾民。耗金造轎不是揮霍庫銀嗎?徒有滿江游魚不許食用,不也有愧於天賜嗎?既有遺旨,那麼,除貢魚外,眾民們可吃小魚乾,吃鮮魚醬嘛!”
從此,松花江邊的旗丁百姓,就吃到江魚了。乾魚和魚醬的做法,代代相傳,越做越精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