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棉花頂芯

[ 民間故事 ]

明朝意失敗,只能回鄉下種地為生。除了糧食,他還種了很多棉花。當時的棉花秧長得很高,產量很低。雖然家境貧寒,他的兒子讀書卻非常勤奮,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時間一長,兒子就病倒了。大夫給他開了藥方後叮囑道:“你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太過勤奮反而會傷身體,沒有好身體又怎麼能讀好書呢?”

小男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就沉沉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他精神飽滿地來到父親面前說:“父親,我有辦法讓棉花增產!”

只見他跑到棉花田裡,把每一棵棉花秧的頂芯都摘了下來。父親見了,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小男孩笑著說:“種棉花就像我讀書,適當的時候就要停下休息,多餘的勤奮反而會傷害身體。棉花也是一樣,長到一定高度就可以把頂芯摘掉了,否則頂芯會不斷和棉鈴搶奪營養,導致棉鈴長不大。”

到了棉花采摘的季節,他家的棉鈴比往年要大很多很多,產量增加了一半。從此,給棉花摘頂芯的做法很快被鄉親們效仿,成了棉花種植不可缺少的一環。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著名的農學家和天文學家徐光啟。直到現在,他的《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等著作,依舊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參考。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皇帝傳送的紙條
下一篇: 馬市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