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語造“五黑”

[ 民間故事 ]

世人都知道李白與汪倫的情誼深厚,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流傳千年,可又有幾人知道,汪倫的祖籍在徽州黟縣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城裡。

話說這日,李白雲遊天下之時,從友人那裡得知汪倫已回黟縣老家暫住,便一人前去探訪。果不其然,黟縣的好風光讓詩仙李白詩興大發,他一路走一路看,寫下了《小桃源》這首詩: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後寒。

這天李白遊累了,坐在田野間,見一個老農正在勞作,便上前向老農問路。問完路,兩人一陣閒談,說了些當地的風俗,不知不覺已到中午,老農帶著自家的飯,拿出來吃。李白走得又餓又渴,不由飢腸轆轆,老農看穿了他的心思,爽快地讓李白跟他一起吃。

李白是個豪放之人,當即坐下來拿出酒壺要與老農對飲,可當老農開啟裝飯的竹筒,李白驚呆了,裡面盛著的飯居然黑黑的。這是什麼東西?飯怎麼會是黑色的?

老農笑著對李白介紹說:“這叫烏飯,也叫孝子飯,這裡還有段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位孝子叫目連,他母親因為傷害生靈被判了重罪,鎖入牢中。目連日日給牢裡的母親送飯,可母親卻越來越瘦,他知道自己送去的飯都被守牢計程車兵搶著吃掉了,這可怎麼辦好?怎麼才能讓母親吃到可口的飯菜?聰明的目連於是想了個辦法,他故意採來當地的一種草,把米染成了黑色,煮出來的飯就變成了黑色。你可別看飯成了黑色,其實營養豐富,母親吃下去,身體越發地好了,這黑飯也被叫成了孝子飯。”

李白聽了哈哈大笑,感嘆地說道:“百善孝為先,這目連做得好。”

李白謝別了老農繼續往前走,他走進了黟縣碧山,看到這裡山清水秀,百姓安居樂業,於是寫下了《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是大詩人,大文豪,全國的“粉絲”很多,他一路邊玩邊走邊寫,詩作像長了翅膀,在全國流傳開來,黟縣這個藏在皖南深山裡的小縣城就被天下人知道了。京城裡的皇上也讀到了這首詩,頓時來了興致,於是定好了明年開春的時節,要帶皇親國戚和大臣們專門到黟縣去巡遊一番。

訊息傳開來,李白頓時愁眉苦臉起來。朋友不解地問他為什麼,李白回答道:“黟縣在皖南山區,我一路走一路看,所到之處滿眼都是青山綠水的美景,可最讓我感動的是那裡的百姓,熱情淳樸,心地善良。我走到哪裡,哪裡的村民都會給我喝他們家的茶水,邀請我在他們家吃飯,給我講當地的趣事呀。”

朋友更加不解了,說道:“當今聖上,皇恩浩大。能有天子出遊黟縣,這是好事呀。你在詩裡說的都是黟縣的好,世外桃源人家,哪裡會因為皇上出巡一下,就打破他們的平靜呢?”

李白說道:“聖上這一出行不要緊,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可就遭了殃,本是安居樂業,聖上要來了,地方官員為接駕,肯定是大興土木,光是修路就不是一個小工程。皖南山區,山路崎嶇,要把這樣的路修成能過八抬大轎的路,得把百姓扒一層皮呀。到時候妻離子散,這不是報恩,而是給黟縣的百姓憑空降了禍事呀。”

朋友一聽,覺得李白言之有理,於是也擔憂地問道:“那可如何是好?”

李白愁眉苦臉了好幾天,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於是他請求面見皇上,說自己有要事稟報。

皇上很喜歡李白的詩,聽說他求見,自然就準他進宮了。李白見到了皇上,馬上雙膝跪地,磕頭請罪。

皇上奇怪地問道:“愛卿何罪之有?”

李白說道:“我的詩作裡只寫其一,沒說清楚其二,那黟縣雖然青山綠水尚可觀看,但樹上的果子長出來是黑的,茶葉在那裡成了黑茶,白米飯成了烏飯,就連地上跑的雞和豬都是黑色的……這麼多黑東西,看著都讓人心煩,哪裡還能吃得下去?陛下乃龍體金身,此去萬一水土不服,再加上車馬勞頓,恐怕對龍體不好。”

皇上沉思半晌,說道:“這一路山高水遠,去一趟確實不易。這樣吧,既然你說那裡有黑果、黑茶、黑豬、黑雞和烏飯,朕派隨身侍衛與你前去採辦,送到京城來。”

這可給李白出了個大難題,恨不得直扇自己幾個大嘴巴。他雖然吃過當地百姓的烏飯,可是他在皇上面前說的黑果、黑茶、黑雞、黑豬都是自己杜撰出來的,萬萬沒有想到,這倒引起了皇上的好奇心,可牛皮都吹出去了,再收回已經是不可能,怎麼辦好呀?皇上金口已開,李白只得愁眉苦臉地奉旨跟皇上的隨身侍衛一起再到黟縣。這一路他再無看風景的心思,自己可是犯了欺君大罪,性命難保了。

那位隨身侍衛是李白的“粉絲”,這一路跟著“詩仙”去他詩裡的世外桃源,自然是美差一件,興致勃勃地跟李白說起沿途的風光。

李白再次到了黟縣,汪倫早就在等著他了。李白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好,可汪倫卻拍拍李白的肩膀,衝他擠擠眼睛說道:“這一路辛苦了,你們要的黑茶、黑米、黑果、黑雞、黑豬都已經準備好了。”李白一下子呆住了,汪倫是怎麼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的?

原來李白在皇上面前“黑”黟縣的事傳了出來,汪倫是李白的知己,他當然知道李白的良苦用心,他找來了本地父老鄉親,大家一起想主意渡過難關。

這黑茶不難,黟縣有片山上專門出產石墨茶,石墨茶本就是黑茶,直接請茶農採來便是;至於黑雞,汪倫就請百姓把自己家裡長出黑色羽毛的雞都抓了來,然後進行篩選,找出全身烏黑的雞就是黑雞了;黑果嘛,本地盛產桑樹,桑樹上長的桑葚就是通體黑黑的果子,採來桑葚便可。烏飯自然不用說了,農民們把白花花的大米用烏葉染黑了,製成了黑米飯。可就是這黑豬怎麼辦呢?本地根本沒有那種純黑的豬,大家一時也沒了辦法。

汪倫看到李白留下的硯臺裡還有墨汁未乾,他靈機一動,就把墨汁塗在小豬身上。一樣樣東西都呈給侍衛大人看,那位侍衛看過黑茶、黑果、黑米和黑雞,不置可否,卻看出黑豬身上是墨染的,他下令用水去洗,眾人大驚,趕緊來阻攔。

李白情急之下,說道:“請大人明察,您與我這一路來可是看盡了一路的好風光。”

侍衛大人點點頭,為難地說道:“那也不能成為欺瞞皇上,不讓百姓修路的理由吧。”李白繼續說道:“修路是好事,增加百姓的賦稅也是一時之事,可大人想想這樣好的美景在大路開通後,還能繼續保留下來嗎?”

侍衛大人頓時愣住了。這時天降大雨,雨後的黟縣空氣是那樣清新,滿山如同碧玉,山間升騰起白色的霧氣,彷彿置身仙境。大家再去看那黑豬,淋了雨的豬,身上的墨居然沒有掉下來。原來李白是文曲星下凡,他寫的文字都是刻到人心裡的,墨寶自然也是雨水洗不下來的。

侍衛就帶著這樣的黑米、黑果、黑茶、黑雞、黑豬進京面聖。皇上事多,新奇勁一過,他就再也沒提要到黟縣來的事了。不過,這“五黑”倒是在當地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還被當地百姓所喜愛。

補充糾錯
下一篇: 搗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