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間,馬紹明在雲城當知縣。
有一天,馬知縣在鄉下巡察時看到一種怪現象:有一個叫柴莊的村子,全村二百多口人中一大半患上了牙病。這些人的牙齒大多是黃褐色,有的甚至變成黑色,還有齒缺現象。村民們說,他們請來牙醫治療過,卻無濟於事。因“滿村盡是大黃牙”,柴莊被附近村民稱為“妖村”。
馬知縣當然不信妖,但村民們的牙病也得想辦法醫治。因而返回縣城後,馬知縣邀請縣城幾位著名大夫前去柴莊會診,但大夫們觀察了半天,又互相交流了半天,卻沒人能說出牙齒變色變壞的原因,當然,更沒大夫敢輕易開方治療。
馬知縣命人在衙門外貼出告示,許諾若治好村民們的牙病,必給重賞。
幾天後,有人揭下告示,這人很快被衙役帶進縣衙。
馬知縣一看,心頓時涼了半截,原來此人衣著破舊,鬍子拉碴,頭髮亂得像個雞窩。這副鬼樣子也能治病?簡直是笑話。
此人自我介紹說,他叫鄭一行。馬知縣不屑地問道:“鄭一行,你揭下告示,就等於承認能治好村民們的牙病,你有這個把握嗎?”
“把握倒是沒有,”鄭一行晃著腦袋說,“但小民可以一試。小民出身於醫學世家,自幼受家父薰染,對醫學略懂一二,尤其對牙病有較深研究。小民願竭盡所能,為百姓解除痛苦。”
這話聽著還算順耳,馬知縣改變了對鄭一行的看法,心想,反正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那就讓他試一試吧。
接下來,馬知縣把一個叫牛三的衙役調配給鄭一行使用。
鄭一行和牛三很快趕到柴莊,兩人走村串戶,一家一家探訪患牙病的村民,挨個兒翻看牙齒,詢問病情,把脈溯源,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細節。聽說鄭一行和牛三是馬知縣派來查病的,村民們十分感動,除了端茶送飯外,還主動騰房給兩人住。
可忙碌了好幾天,兩人卻沒能尋找到一點有用的線索,鄭一行不免有點心灰意冷。
這天,鄭一行領著牛三在村子周圍轉悠,轉到村子的北邊,忽然看到一個挺大的院落。這院落的主人應該是個富戶,大大小小十幾間房屋,全是青磚青瓦,可屋子卻空著,沒人住。
鄭一行感到很奇怪,詢問從旁邊經過的村民。村民告訴鄭一行,該院落的主人叫柴銳,本來在這裡開了個客棧,供南來北往的商人打尖住店,生意興隆,可半年前不知何故突然關了客棧離開村子,聽說目前在縣城裡開酒館,收入還不錯。
鄭一行順口問:“柴老闆的家人有沒有患牙病的?”
“嗨,別提了,他家所有人都有牙病。”村民嘆著氣說,“別看老柴掙錢不少,可是他家人的牙病同樣治不好,你說,錢多頂啥用?”
鄭一行覺得應該讓柴銳一家人回來接受檢查,興許從他們口中能找到牙病的致病源。於是他給馬知縣寫了一封信,由牛三帶過去,大意是,由馬知縣出面督促柴銳,讓他帶上一家人快回老家。
既然縣太爺有命令,柴銳自然不敢違抗。
第二天,他帶著一家人乘坐一輛馬車匆匆回到了柴莊。鄭一行把柴家老小看了個遍,發現這家人果然個個都有牙病,是清一色的“大黃牙”。
鄭一行跟柴銳攀談了一番,並沒得到有用的資訊,接著又在柴家轉來轉去,也沒有新的發現。
因為柴家宅院大,閒房多,鄭一行和牛三當晚乾脆住進了柴家。
夜晚,鄭一行毫無睡意,索性起床在臥室裡來回踱步。到了三更時分,他忽然聽到屋外有動靜,貼著窗戶一看,他看到院裡有個黑影在動,這黑影徑直走到一棵大樹的旁邊,然後站在樹下一動不動。
這黑影是何許人也,他獨站樹下,到底想幹什麼?鄭一行覺得蹊蹺。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鄭一行站在窗邊細看,卻發現這個黑影竟是柴銳。
柴銳如此行動詭異,使鄭一行不免對這棵樹產生了興趣。他看到,這是一棵十分茂盛的棗樹,樹幹有水桶粗,樹高兩三丈,此時已是深秋,樹葉開始發黃,高聳的樹枝上還零零星星地掛著幾顆紅棗。鄭一行想,這樹很平常啊,柴銳怎麼半夜站在這裡?
鄭一行忽然在心中打了一個問號:所有患牙病的人會不會跟這棵棗樹有關係?
此疑問一產生,鄭一行頓時覺得有了方向。天亮後,他和牛三再次將有牙病的村民集中起來,透過詢問,終於有了重大發現。
三天後,馬知縣帶領一群衙役來到柴莊。
鄭一行指著那棵棗樹說:“這是一棵妖樹。”
馬知縣繞著棗樹左看看,右看看,也沒看出什麼特殊之處,不由皺起了眉頭:“妖在何處,本官怎麼看不到呢?”
鄭一行清了清嗓子,大聲說:“小民已經調查過了,凡是有牙病的村民都吃過這棵樹結的棗子。”
身邊的村民都隨聲附和道:“是啊是啊,柴老闆為人大方,經常把自家的棗子送給我們吃。”
馬知縣攤了攤手,說:“可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鄭一行湊到馬知縣身旁,悄聲說:“道理不是明擺著嗎?這說明村民們的牙病很可能是該樹結的棗子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