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禍的馬車

[ 民間故事 ]

秀才趕馬車

豐陽州城外的靈寶山上,住著個落魄的李秀才,剛三十歲,雖飽讀詩書,仍未擺脫窮酸之困。平日家裡由妻子操持,他就下山到城裡柳員外家當了坐館先生。

這年臘月初十一大早,下著小雪。老話說“先生不吃臘月飯”,意思是私塾在臘月上旬就休館放假,年後再繼續開館講課。李秀才從員外家後院的住處走向教館,想請柳員外允許他多教幾天,以便多掙幾個錢好過年。可等他到了教館,發現全館十二個學童,每人都給他準備了點心、布料、米麵等新年禮物。

李秀才很感動,看著滿滿一堆禮品,李秀才犯了難,怎麼帶走呢?

這時,管家走過來說:“先生,今兒個是今年最後一天授課,老爺早吩咐了,一會兒就給您封這月脩金,還讓我給您備了輛馬車,以便您帶著學生送的禮物回家,明早再把馬車送回來。”

下半晌,李秀才趕著馬車到城裡轉了幾圈,等他上了山路往家趕時,天已經擦黑了。路上很安靜,也沒有行人,他便揚起鞭子,加快了速度。

忽然,從一個僻靜的拐彎處,隱約走出來一個手持柺杖的老人,只聽“咣”的一聲,老人被撞倒了。

李秀才本想停住馬車去看看傷情,但他一回頭,發現那人拄著柺杖,踉踉蹌蹌站了起來。看沒有什麼危險,他才安下心來,便又繼續趕路。

到了家,妻子淩氏看丈夫帶回這麼多好東西,十分高興,不停地拿起布料,在身上比劃來比劃去。

次日一大早,炊煙四起,村裡唯一的小茶館熱鬧起來了,大家嘰嘰喳喳,正在討論村外的一起命案:昨晚,一個老人死在了村外的路邊……

秀才一愣,跟著村人也來到村外,發現死者的位置正是昨晚撞人的地段。

他急忙回到家,慌慌張張地小聲告訴淩氏:“把馬車打掃一下,暫且放到後院,千萬不要讓人知道咱家有馬車。”

妻子得知丈夫可能撞死人後,嚇壞了,戰戰兢兢地說道:“人命關天,這可如何是好!”

李秀才想去找柳員外幫忙周旋,但剛要邁步,忽然停住了,說道:“那死者身份還未搞明白,而且,也未必有人發現是我趕的馬車啊!先等等,看事情有無轉機再做打算。”

人都有僥倖心理,李秀才這麼想也很正常。他安撫好妻子,穩了穩心神,就出去打探訊息去了。

無奈去投案

再說那路邊的死者,村裡有個早起的長鬍子老人出來遛彎,發現死屍後就速去州府報了案。

仵作、捕快等人經過一番勘驗、記錄,官府當日上午就發出了告示:死者大約六旬,略瘦,請近日家裡有失蹤老人者速到知州衙門認屍。

下午晚些時候,就有兩人來認屍,其中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看穿著倒像個小財主。他仔細檢視後大哭起來:“知州大人,小民叫馬三,住在山後的馬家寨,做了幾十年皮草生意。死者正是家父,昨日他還言說,在家悶得慌,想出去溜達溜達,年關了,順便去幾個老客戶家收收賬。誰料想,家父一夜未歸,中午時分,我在寨門口發現了告示,便忐忑不安地前來認屍,果然是父親遇害了!”

這知州姓易,平時辦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吃了原告吃被告,百姓送號“一隻眼”。

“一隻眼”見死者的家底還算可以,便安慰道:“馬三啊,人死不能復生,我這就派捕快去你那幾個老客戶家核實情況,只是這周折往返……”

馬三知道“一隻眼”的脾氣,急忙奉上一張銀票,懇求說:“不能讓父親死得不明不白,希望大人給申冤。”

此時,從衙門口打探訊息回來的李秀才,正坐在村裡的酒館裡,探聽大家對案件的看法。

只聽那個長鬍子老者說:“昨晚,我好像看到一輛馬車疾速進村,但天色有些黑,不知是誰家的,是馬車撞的老人也未可知啊!”

另一個接著說:“唉,都是錢鬧的。如果老人不護著手裡的錢袋子,或許還死不了。您說是嗎,李秀才?”

見有人問自己,李秀才愣了片刻,有些嚴厲地道:“還有錢袋子?大家不要胡亂猜測了,知州正在審案,這幾日就會有結果的。”說完,付了茶錢就離開了。

那長鬍子老者忽然很納悶,平時很節儉的李秀才,怎捨得花錢來喝茶了?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啊!於是,大家夠著頭看著門外的李秀才。

李秀才出了茶館,正要往自家走,忽然迎面過來兩輛馬車,前面駕車的正是柳員外的管家,後面是昨日李秀才趕回來的那輛馬車,上面坐著一個夥計。

李秀才一驚,急忙走過去小聲搭話:“管家爺,今早雪沒停,我正打算明早再去送馬車,怎麻煩您來取……”

沒等他說完,管家說:“先生不知,年關將近,我家員外的皮草店鋪生意很是興隆,急需馬車去給下家店鋪送貨。你昨晚用馬車拉回東西,我以為你今早會送回去,估計是因為大雪封路,你才沒有去送。這不,下午雪化了不少,員外便讓我帶個夥計來取馬車。”

這幾句話,被那些茶客聽得清清楚楚。大家急忙圍過來,特別是那個長鬍子老者,他湊得最近,發現在車架子上好像有一小塊暗紅色的痕跡,銅板大小。由於他老眼昏花,剛要貼近細看,那李秀才拍了一下馬屁股,馬車動了起來。

於是,李秀才昨晚趕馬車回李家村的事被傳開了,馬車也暴露了,他成了村民口中最大的嫌疑人。

李秀才想了一會兒,自嘆命薄似白紙、命苦如黃連。他越想越絕望,於是便拿來紙筆,唰唰唰寫了一封休書,然後對妻子說:“明早你帶好休書和錢財,回孃家去吧,咱們今生緣盡至此。家裡那幾兩銀子,與其求人周旋,還不如留給你過活。我已想好,被官府通緝抓捕,不如去投案自首,這樣也能減輕我的罪惡。”

淩氏接過休書,自然是哭哭啼啼,十二分不情願,但事已至此,她也沒了主見。

次日一早,李秀才獨自來到知州府衙投案。

補充糾錯
下一篇: 公審土地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