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宋時,山西大同附近有個村子位置偏僻,雨水稀缺,糧食連年歉收,遇到清官時還好些,有救濟糧,遇到昏官,就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村裡有個叫郭駿的人在外面學得一手打井的好手藝,回村後便領著自己的五個兒子在自家地裡打起水井。這打井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個大工程,不是幾個人就能幹成的,可郭駿擔心一旦請村裡人來幫忙,就勢必要把井水拿出來給村裡人共用,那這郭駿辛苦打出來的井不就成了村裡的井?再說這地方常年不下幾場雨,地下也存不了多少水,自家用才勉強夠用,若全村都用,那還不幾天就幹了!
郭駿帶著他那五個兒子一連幹了三個月,終於挖出井水,郭駿來不及高興,又帶著兒子們趕製出一套汲水的裝置。
眼看著大功即將告成,好日子即在眼前,可郭駿卻因幾個月的勞累染上了病,他那四個大兒子也因被催著幹,勞累過度,相繼染上了病。只有那小兒子因年歲小幹活少,身體仍健健康康的。
郭駿和那四個大兒子病後,竟相繼死了。臨死前,郭駿交代自己的小兒子郭傑飛,井水是自己和四個哥哥拿命換來的,珍惜著用,千萬別給村裡人用。
郭傑飛的莊稼因為有了井水的灌溉,糧食獲得了大豐收。這郭傑飛跟他爹是一個德行,把水看得比金子都貴重,從不允許村裡的人借用。郭傑飛家裡有了餘糧,便拿來換別人家的地,幾年下來,村裡的地有一大半都歸了郭傑飛,郭傑飛搖身一變,成了村裡的大財主。
二、
有了錢的郭傑飛開始活躍於縣上的上流社會,結交了不少的員外、秀才和一些賦閒在家的官員。這些人肚子裡都有些墨水,有事沒事就喜歡吟詩作對,可郭傑飛是一個大字都不識,屢屢成為大家的笑柄。
郭傑飛先後請了不少先生教自己寫字,可他就是死活學不會,那一個個的方塊字,郭傑飛是看著喜歡,可一轉眼就不記得長什麼樣子了。
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先生後,郭傑飛是徹底死了心。不過,看著在院子裡正牙牙學語的兒子,郭傑飛有了主意:自己成不了文人墨客,可自己的兒子可以呀。
郭傑飛趕緊又請了位先生,教兒子識字。先生一進門,見到郭傑飛那還不會說話的兒子,不禁眉頭緊蹙:“郭員外,你這是戲弄我吧!你這孩子連話都不會說呢,讓我怎麼教?”
郭傑飛趕緊賠笑,說:“先生你別生氣,這孩子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聽得懂人說話,你就唸文章給他聽,他聽得懂的!”
先生一愣,心想,你家小孩倒是有能耐,人話還聽不懂呢,這聖賢的文章就能聽懂了!不過,郭傑飛給的工錢確實高,先生還是留了下來,每天給這小孩讀兩頁文章,倒也輕鬆。
三、
很快,又過了半年,這小孩已能口齒清晰地說話,開口閉口的都是《千字文》《百家姓》裡面的句子。這下可把郭傑飛給樂壞了,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聰明,是個當狀元的材料。
郭傑飛趕緊催著先生教孩子寫字。可奇怪的是,別看這孩子背書厲害,可就是學不會寫字。無論先生教多少遍,小孩就是學不會。教書先生無奈,只好用手抓著小孩的手在宣紙上一遍一遍地寫,可手一鬆開小孩的手,這孩子就不會寫了。
一連教了三個月,郭傑飛的寶貝兒子還是一個字也學不會寫。
一天,郭傑飛來書房檢查他兒子的功課。小孩見父親來,一緊張,毛筆掉落在地。小孩趕緊彎腰去撿,不小心碰到了桌腿,桌邊的硯臺滑落下來,正好砸在小孩腦袋上,可憐的孩子當場就斷了氣。
郭傑飛傷心了幾個月,看著自己的二兒子也能開口說話了,又高興起來,趕緊又找了個先生,教兒子識字。
誰料,這兒子跟他哥一個樣,先生教的文章,都能背得下來,可就是一個字也不會寫。科舉考試考的是寫文章,又不考背文章,再能背,寫不出字來,也不管用。
一心想培養出個狀元的郭傑飛,這下可急壞了。後來,先生給出了個主意,把字寫得大大的,用木框裱上,掛滿整個房子,讓小孩成天待在裡面,抬頭是字,低頭也是字,看多了,自然也就會寫了。
郭傑飛聽了,覺得這方法不錯,趕緊差人去辦。沒幾天,小孩的書房裡就掛滿了一個個木框,書房正中間擺張桌子,讓小孩天天在桌子前坐著,兩眼瞅著牆上的大字。
小孩無聊,就用手摳牆上的木框,有一張木框沒掛牢,從牆上滑落下來,正砸在小孩頭上,這小孩也跟他哥哥一樣,夭折了。
四、
郭傑飛這一次倒沒有太多的悲傷,他想通了,挖口井還得搭上他老爹和他四個哥哥的命呢,這培養出個狀元,死上幾個兒子又算得了啥。反正他有七房老婆,不愁生不出兒子。
很快,郭傑飛的小老婆就給郭傑飛生了個男孩,可把這郭傑飛給高興壞了,郭傑飛下決心這次一定得給兒子找個有能耐的先生。
他這次可是不惜血本,派了好幾個家丁,四處尋訪,可一直沒遇見中意的。
正在郭傑飛為找不到好先生苦惱時,村裡來了個仙風道骨的道士,一看那神色,就知不是等閒人物。家丁趕緊把這訊息告訴郭傑飛,他聽了大喜,趕緊帶好禮物,準備去請這位道士。
道士見了郭傑飛便行禮說:“原來是狀元郎的父親,失敬失敬!”
郭傑飛聽道士這樣稱呼自己,不覺暗自稱奇,心想:這人難道看得出自己的兒子將來能中狀元?
郭傑飛嘆了口氣說:“先生你有所不知啊,我也想培養個狀元出來,可我那兒子都不爭氣,怎麼教都學不會寫字,字都不會寫還怎麼當狀元。”
道士嘆了口氣說:“你這三個兒子都是文曲星下凡,狀元郎的命,學不會寫字是因為你給他們用來磨墨的水有問題,文曲星生你的氣,所以才不讓他們學會寫字!”
郭傑飛一聽,恍然大悟,可是這文曲星用的磨墨水該去哪裡找呢?
道士微微一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郭傑飛四下找去,就看見不遠處的窪地上有一汪髒水,郭傑飛疑惑地衝著道士指了指那汪髒水,道士捻捻鬍子,微微點頭。
郭傑飛謝過了道士,趕緊讓人回家拿桶,去那窪地處取水。
五、
郭傑飛正要用瓢打水時,卻見從不遠處的樹後蹦出一人來,“住手,大白天的竟來偷我的水!”
郭傑飛抬頭一看,來人是村尾的劉敬。郭傑飛突然想起來,這塊窪地正是劉敬家的,一年前,劉敬曾經提出要拿這地跟郭傑飛換五斗大米,郭傑飛嫌這塊是鹽鹼地,就拒絕了劉敬。
難道劉敬記恨在心,故意來刁難自己?郭傑飛盤算了,一咬牙說,我用五斗大米換你這汪水,換不換?
劉敬吐掉嘴裡咬著的草棒,用不容商量的語氣說:“我的水只換水,不換大米!你若真想換,就拿你家那口井來換!”
郭傑飛一聽便火了,心想不就是一汪破水嗎?能比得上我家整口井?
氣歸氣,郭傑飛思量了一番,暗想:只要自己的兒子能考上狀元,就是能當上巡府,還在乎這一口井。於是,郭傑飛便答應了交換。
郭傑飛用換來的水,給兒子磨墨後,他兒子還真就學會了寫字,那書法,簡直像王羲之調教出來的。劉敬也把換來的那口井分享給村裡人,村裡家家戶戶糧食大豐收。
十五年後,郭傑飛的兒子果真沒辜負他的期望,一舉考中了狀元。
官差來報喜的那天,興奮的郭傑飛抱著兒子說起了這段換水的往事,直誇讚那道士的卦術靈妙。
誰知,狀元郎卻嘿嘿一笑說:“父親,休得迷信,兒考中狀元,不是靠的什麼狀元水,而是靠道士先生十幾年來偷偷教我文章,要不我哪考得中狀元。”
此時,郭傑飛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道士是為了讓其他村民過上好日子,才使了這麼一計。郭傑飛感慨地說:“兒,你以後當了大官,一定得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