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尋找自己的“舒適區”,希望待在那裡,不為生計而勞其筋骨,不為事務而心神不寧。身處“舒適區”的人,往往不慕、不爭、不悲、不喜、不怨,心胸豁達。在筆者看來,一個人心境平和,值得稱讚,但久居“舒適區”,未必真舒適。
久居“舒適區”,會消磨一個人的鬥志。這會使人胸無大志,缺乏動力,錯把安穩當成懈怠的遮羞布,也享受不到不斷奮鬥的喜悅與幸福的前沿,閉目塞聽,極易讓自己的見識、境界與日新月異的生活脫節。一旦風險或人生變故來臨,久居“舒適區”就像跑步途中停下了腳步,再發起衝刺時,艱難且極易被時代落下。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奮鬥本來就不是輕鬆的事,難免有困頓。累了、困了,找個舒適的地方小憩,無可厚非,只是別陷入“舒適區”,無法自拔。而不陷入“舒適區”,要做到“三不”。
不失好奇心。對不斷變化的外部事物和新的知識保持好奇心,可以避免內心的自我麻醉,從而讓心靈每天都是新的,並滋養出不竭的奮鬥動力。
不忘自省。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由其社會貢獻來評定的。每日三省吾身,不辜負自己的學識,展現自我的天賦,傾盡全力為社會貢獻才華,不負韶光,才是人生該有的姿態。
不知足。常言道,知足常樂,說的是個人的慾望。對於人生追求而言,我們要有內心的渴望,要有一顆不知足的進取心。不知足,可以避免小富即安、小成即滿;不知足,讓人從“舒適區”中拔出腿不斷前行,在新的奮鬥路上閃爍光芒,獲得新的成長。
奮鬥正當時,莫陷“舒適區”,讓人生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