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多愛美男子

[ 歷史故事 ]

愛美之心不分男女

一提起美女,我們經常會用如花似玉、楚楚動人、風華絕代來形容,可是,以上幾個成語,一開始其實是用來形容男人的。

“如花似玉”出自《詩經·魏風》:“彼汾一曲,言採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這是一個女子稱讚自己的情人。而“楚楚動人”,元好問曾在《雜言》裡寫“諸郎楚楚皆玉立”。“風華絕代”出自《南史》,“時謝混風華為江左第一”,是來形容謝混的容貌與才華的。

認為美是女性的專利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男性也可以美,事實上,古人對美男子的追捧,遠比我們想象中誇張。

“楚王好細腰”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典故的男性。因為楚王的偏好,那些腰肢纖細的官員得到了更多升遷機會,一時官員們爭先節食。

普遍來說,相比於女性,男性的體脂率更低。當一個身材修長的年輕男性穿著錦衣華服,只要容貌儀態過得去,都能被讚一句“翩翩少年郎”。我尋思,楚王好細腰,根源上是對修長挺拔的男性身材美的欣賞,這可能是刻在人類DNA裡的烙印。就算放在今天,身高也是定義男性美的重要指標。《呂氏春秋》裡記載當時成年男性的標準身高是七尺,也就是一米六三,若有貴族與士大夫在養尊處優的生活不加以節制,很可能就會身材走樣,視覺效果不佳。楚王要求士大夫們進行身材管理,其實並不過分,放到今天,他也是一位鼓勵員工多多健身的管理者。可惜他的理念過於“超前”,楚國計程車大夫們不懂科學減脂,採用幹餓的方式來快速瘦身,可不就得“宮中多餓死”嘛。

喜歡美男子的皇帝選官制度的標準為“身言書判”,直接把身材相貌排在第一位。民間,鍾馗因為長得太醜,考得第一名卻慘遭落選,一氣之下撞死在大殿之上,成了人人敬奉的捉鬼天師。有了這悲慘案例,之後朝代的科舉考生們都很注意儀容儀表。為了好看,考生們挖空心思,有拔掉鬍鬚修飾臉形的,有考前臨時減肥的,有給臉上撲粉化妝的,還有穿厚底鞋增高的,堪稱花樣百出,那創意,比得上今天的美妝博主。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