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說不上帥。他額頭寬大,濃眉大眼、鼻子挺闊,嘴也闊。這個形象被凝固在教科書中。他暢想了一個“少年中國”,那裡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有熱情生活履歷裡,讓那個“少年中國”逐步顯影。
“一團孩子氣”
知識分子也揮拳頭。
1897年,維新變法前一年,24歲的梁啟超和章太炎約了個飯局,他倆當時是《時務報》的兩支健筆。不過章太炎寫不出梁啟超的感染力,他對梁啟超有敬意。
但他對康有為自稱超過孔子很是不滿。而那時的梁啟超,又太愛康有為了。兩人帶隊,一場辯論變成了肉搏。
先是對罵,章罵梁這一邊是“教匪”,梁就罵章為“陋儒”。梁啟超的弟子梁作霖火氣最旺,出言威脅說,在廣東時,有人詆譭康有為,大庭廣眾之下就要被暴打一頓。說著他就要衝上來打章太炎這方一位老友。
章太炎《自訂年譜》裡,記載了打架這件事,沒提樑啟超有沒有動手,也沒寫明是誰打贏了。而在金宏達的《太炎先生》裡則寫道,梁啟超捱了章太炎一個大大的耳光。
這是一批尋求變革的青年,熱血上頭,可以為了主義、觀念動起手來。到了民國,梁啟超已是出了名的謙和,但他仍然裝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他鬧出的最大動靜是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上,梁啟超禁不住徐志摩父親的堅持,再加上胡適的勸,勉強答應給二人證婚。
婚禮上,證婚人梁啟超在禮堂演說一篇訓詞,硬是把一對新人罵了一頓。是“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他質問徐志摩:“兩性愛情之外,還有你應該做的事情沒有?”
第二天,梁啟超給女兒寫信,怒氣還沒消,他寫道:志摩卻是很高潔,只是發了戀愛——變態心理的犯罪。新婚夫妻來看梁啟超時,他還把這篇訓詞裱起來交給了徐志摩。
梁啟超與胡適也有一段現在看來甚至有點幼稚可愛的意氣之爭。
他在北大演講公開批評胡適寫的哲學史,聽那段演講的人撐爆了禮堂,窗臺上都坐滿了人。胡適回去就寫日記:“不通人情世故”“完全是衛道”。
不僅如此,梁啟超還請胡適給他的書作序,胡適認真且不算客氣地寫了序,提出了些質疑。然後梁啟超就小氣地把序放在了文末,還自己附了《復胡適之書》,卻不刊載胡適的答書。胡適不太高興,回去又寫日記。
梁啟超過世第二天,胡適的日記裡多了一段評價:“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
“中西文明之間的盜火者”
梁啟超人生中最少年意氣時,大約是他在上海辦報時。
當時的報紙放在今天,要算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嗶哩嗶哩的總和。就像我們在21世紀之初經歷的網際網路資訊大爆炸,那也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而因為《時務報》,梁啟超成為全國第一大網紅,名副其實的頂流。
《時務報》裡第一次出現了無線電、X光、潛艇,就好像今年的自媒體一輪又一輪充斥著ChatGPT、引力波、轉基因。梁啟超甚至為中國引進了小說《福爾摩斯》,《時務報》的“域外報譯”中,開始連載四個短篇小說:《英包探勘盜密約案》(《海軍協定》)、《記傴者復仇事》(《駝揹人》)、《繼父誑女破案》(《身份案》)和《呵爾唔斯緝案被戕》(《最後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