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算賬”,是鄧小平決策的一個重要特色。他到各地調查研究,常常透過算賬瞭解下情,透過算賬摸清建設進展、發現存在問題、糾正工作失誤。正是透過不斷的、精心的計算,他才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實際情況的重大決策,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算”出中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
在鄧小平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中,他透過“算賬”作出重大決策的最典型例子,當屬中國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戰略決策: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1978年前後,鄧小平頻繁出訪。他總是要求參觀所訪國最先進的工業和高科技專案,透過實地考察、反覆詢問,計算中國與世界的實際差距。從實際出發,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即到20世紀末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鄧小平估計,到20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能達到1000美元左右。為此,他先後到陝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考察,讓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東北三省等一一算賬。經過考察和計算,鄧小平感到人均1000美元可能難以達到,於是又做了調整,提出到20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爭取達到1000美元,最低達到800美元。
目標確定後,鄧小平開始計算能否按時實現。1983年,鄧小平到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考察,他反覆詢問的問題是:到200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能不能實現翻兩番?有沒有信心?人均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是一個什麼面貌?
在不斷完善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鄧小平又開始進一步思考中國21世紀的發展目標。1987年,他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又算了這樣一筆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800至1000美元,“看來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我們恐怕還是在50名以下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力量就不同了。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再翻兩番達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國那時有15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就是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國民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
算賬裡面有戰略,數字裡面有政治
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在參與作決策和最後拍板之前,總喜歡問問數字、算算細賬。他認為,只有這樣,所作出的決策才是慎重和可靠的。他歷來反對輕率地“拍腦袋”,憑想象作出決策。早在1954年1月,他就告誡全國財政廳局長們:“數字中有政策,決定數字就是決定政策。”意在提醒大家不要小看數字,要充分把握數字在決定政策、作出決策時的重要作用。
當然,鄧小平“愛算賬”不是就數字論數字,而是將數字作為從政治大局和長遠目標來考慮問題的依據。看起來他是在算細賬,實際上是從具體的數字來看全域性、算大賬。算賬裡面有戰略,數字裡面有政治。
比如,早在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時,鄧小平就強調從全域性和長遠來看我們的得失,而不能看一時和區域性的損失。1948年4月25日,在對部隊將領講“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後的政策策略”時,鄧小平強調,我們應該看到人民解放軍已經從戰略上“由防禦轉為進攻”。他批評“有些同志往往不瞭解這一點,有個別的人懷疑是否局面變壞了。其實只要好好地算算賬,就會懂”。
新中國成立之初,作為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的鄧小平進一步強調從數字裡面看全域性、看政治的道理。對如何決定建設專案,他強調指出:“數字內包括輕重緩急,哪個專案該辦,哪個專案不該辦,這是一個政治性的問題。”
算賬裡面有作風,從算賬裡面探虛實
鄧小平曾指出,“調查研究和作出決策需要靠詳細的數字來說話。但如何看數字,如何運用數字,還有一個立場、方法和作風的問題”。領導同志下基層調查和聽取彙報時,經常會接觸一些與實際情況不太相符的數字。因此,如何深入地瞭解到真實情況,掌握準確可靠的數字,極為重要。在數字問題上,鄧小平極為反對弄虛作假,所以他在調查中經常是自己算賬。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特別提醒各地的領導幹部要改變作風,站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上來對待數字。1979年10月,他在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講到經濟工作時專門強調:“此前公佈的一些數字就有虛假,有重複計算的問題,有產品不對路、質量很差的問題。知道這一點對我們今天考慮問題有好處。”為此,他嚴肅地提出:“以後要求的速度、數字應是紮紮實實的,沒有水分的,產品要講質量,真正能體現我們的生產發展。如果做到這一點,其他的作風也都會變,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也會提高,實際得到的利益會很多。”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鄧小平還十分注意用詢問數字的方法來糾正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注意從算賬裡面探出工作中的虛實。可以說,實事求是的作風往往就體現在摸清真實的數字之中,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往往就體現在注重算賬的學問之中。
鄧小平的“算賬”,是一種穩妥、慎重、科學的決策方法。正是透過不斷的、精心的計算,他才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實際情況的重大決策,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