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二札

[ 歷史故事 ]

研一條老松煙,寫幅扇面,取東坡《赤壁賦》中的佳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我喜歡這段,能消暑。寫完之後,再看,與蘇處在似與不似之間,最是妥洽。

日常書寫的筆墨最有人情味。觀東坡手札和寫其他法帖的感覺完全不同,便在於此。我用東坡字法一遍又一遍地抄寫他的詩詞文章,不覺寒來暑往過了三秋。它既是消磨時光的依賴,也是壯大自己神經的良方,於是,在煩亂中獲得一份寧靜,於溽熱裡偶遇涼風,悲憤之餘也見一絲希冀,這也是書法的秘密。

《題王晉卿詩》

《題王晉卿詩》寫於元佑元年(1086年),蘇軾51歲。

這一年,劫後餘生的蘇東坡幾回傷往事,文字間依舊流淌出對生活的樂觀,那顆豐富敏感,豁達通透的心靈在也一筆一畫中越發清晰可見。

《題王晉卿詩》全文如下:

晉卿為僕所累,僕既謫產晉卿亦貶武當。飢寒窮安,困,本書生常分,僕處不慼慼固宜。獨怪晉卿以貴公子罹此憂患,而不失其正,詩詞益工,超然有世外之樂,此孔子所謂“可與久處約長處樂”者。元佑元年九月八日蘇軾書。

王詵字晉卿,是書畫歷史,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等傳世之作。公元1087年,在王詵組織的西園雅集上聚集了北宋文化界最後一波超級大腕,他們是蘇東坡、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蔡天啟、李之儀、李公麟以及米芾等十六人。雅集之後,米芾寫了記文,李公麟繪製《西園雅集圖》。這次雅集足可以與東晉王羲之蘭亭雅集相媲美,十六人中,唐宋八大家兩人,宋代頂級書法家蘇軾,米芾,黃庭堅三人,畫家有王詵、蔡天啟、李公麟三人,另外還有蘇門四學士,陣容之豪華,後世恐難有比肩者。

蘇軾與王詵交遊甚密,在王詵沒有做駙馬之前就常往來。王詵雖出將門,卻熱衷詩書,年輕時也想有一番作為,無奈取了長公主,這事就麻煩了。宋朝為了防止宗室干政,給他們的都是虛職,並且限制宗室與朝堂重臣交往。對於王詵來說,這等於再也沒有施展政治抱負的舞臺了,於是他把志向轉移到了琴棋書畫之上,遇到蘇軾,讓他平淡的生活有了滋味也掀起巨大的波瀾。

“晉卿為僕所累”,開篇一句即指元豐二年(1079年)的烏臺詩案,這是四十四歲的蘇軾命運中最悲慘的一年。7月28日,御史臺的辦案人員突然闖入湖州府衙。長官蘇軾雖然也聽說朝廷宵小告發他以詩亂政,甚至透過王詵給蘇轍的密信也得知朝廷正在派人抓他,但沒想到抓人的人來得這麼快。蘇軾想這次肯定凶多吉少,惶恐之下甚至不知道穿什麼衣服出去與來人相見,通判提醒他說,既然現在還不清楚是什麼罪行,就還得穿官服。

雙方見面,抓人者板著面孔,一言不發,完全是要壓垮對方的心理防線。還是那個通判理智一些,他和抓人者要逮捕令,抓人者拿出來的卻是“臺諜”,也就是普通的傳喚書。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把蘇軾捆綁起來,“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目擊者如無悚然。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案頭觀米
下一篇: 終不復任以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