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的遠見

[ 歷史故事 ]

朱升是明代的開國謀臣,他的謀略遠見和智慧才能,為朱元璋成就帝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太祖朱元璋對朱升非常信任,視之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時常跟他商討軍政方略。

朱元璋在剛剛興兵起義的時候,早就聽說了朱升的大名,他攻下徽州後,特地召見了當時還是一介儒生的朱升,虛心向他問政。朱升就說了三句話,立即解決了困擾朱元璋良久的問題,為他以後的擴張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三句話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意思是讓朱元璋要鞏固後方,建立根據地;要發展生產,有足夠的糧食;要定小目標,做長遠打算。朱元璋嚴格按照這三句話的意思去做,最終取代了各路義軍,成就了王業。

有一次,朱元璋的軍隊準備攻打處州,但是處州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朱元璋的計劃在將領中引起了很大爭議。朱元璋就問朱升:“處州難攻,我們要攻下它嗎?”朱升毫不猶豫地告訴朱元璋,一定要攻取處州,理由就是:“處州有劉基、葉琛、章溢,都是建國佐才,平時很難把他們招至麾下,只有奪取處州,才可得這些人才。從長遠看,現在費點力氣是值得的。”朱元璋聽從他的意見,攻克處州後,即派人禮聘劉基等三賢,與宋濂一起召至應天,正如朱升所言,這三個人的加入,使朱元璋如虎添翼。

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大戰。前三天,陳友諒軍佔據上風,朱元璋軍處境不利,漸有敗績。有人建議朱元璋撤退,朱升極力反對,獻策說:“賊盡國兵而來,眾多糧少,不能持久。我師結營於南湖嘴,絕賊出入之路,待其糧盡力疲,進退兩難,前後受敵,克之必矣。”朱元璋說:“我糧亦少。”朱升胸有成竹地說:“去此百里許,有建星、子昌、天保、劉椿四家,蓄積稻糧,宜急去借,勿為賊先取也。”朱元璋即分兵前往借糧,得糧萬餘。後來,陳友諒“糧且盡”,至八月底不得不冒死突圍,經南湖嘴進入長江,奔還武昌。在涇江口一戰中,朱元璋冒著雨點般的流矢,親坐胡床指揮伏兵截殺,終於獲得了勝利。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大師只說家常話
下一篇: 大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