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的真實面貌

[ 歷史故事 ]

兩千年來,陳平是一個若明若暗、不清不白的人物,宛若氾濫渾水中的一條泥鰍,抓不住。

司馬遷在記敘了陳平一生的事蹟以後評說道,陳平年少的時候,喜好黃老之學,當他在砧板上分祭肉的時候,志向就已經相當遠大了。天下大亂,他先是彷徨徘徊於魏國和楚國之間,最終是歸屬了劉邦,常出奇計,解救危機,消除國難。善始善終,可謂是智慧超群。

清代著名歷史學家王鳴盛先生則認為陳平是邪鄙小人,指責他藉助流言蜚語,慫恿劉邦偽遊雲夢捕捉韓信,使韓信無辜被黜,最終被呂后殺害。又指責他在劉邦病重時,承旨到前線去捕殺樊噲,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他逮捕樊噲後留了一手,將樊噲檻車送回。途中聽到劉邦撒手人寰的訊息,他馬不停蹄,疾馳到呂后面前痛哭效忠,從此成為呂后的心腹,可謂是揣時附勢之甚。如果再加上呂后生前陳平阿諛逢迎,公開贊成大封諸呂為王,呂后死後屍骨未寒,他又高唱非劉氏不王,主謀誅滅呂氏一族的事情來看,陳平的種種行跡,常常是先放火後救火,先投毒後治病,兩面三刀,不知是功還是罪,不知是人還是鬼。

我治秦漢史多年,對司馬遷以來歷代對於陳平的評論解讀,始終有隔靴搔癢、不甚瞭然之感。如今我重新整理陳平的歷史,感到陳平的智慧,多用在不便公開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智謀多是陰謀,損陰德的事情做得多,連自己都擔心會得陰禍。陳平是陰謀家,這是對他準確的人格定位,不過,正因為他是陰謀家,他的事蹟有些沒有公開,即使是已經公開了的一些,後人至今仍然看不明白。之所以看不明白,除了陰謀策劃的詭秘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於陳平所從事的工作和所擔當的職務不瞭解。

陳平歸屬劉邦以後,先任護軍都尉,後任護軍中尉,長期負責漢軍的護軍工作。當時,護軍都尉是軍情機構的副職,而護軍中尉呢,則是軍情機構的最高負責人,對內的職務是代表君王監督臣下將領,對外的職務是開展間諜活動,因為掌握著內外情報,自然也參與最高層的重大決策,成為君王的參謀。用現在的話來說,護軍中尉的機構職能,身兼美國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雙重職務,又因為護軍中尉直接受君王的領導,只對君王個人負責,所以說,更像是古代的克格勃。多年在這個職位上活動的陳平,他的真實面貌,就是情報長官、間諜頭目。

有了上述的認識以後,我們再來審視陳平的一生,種種若明若暗、不清不楚的地方,就大體可以獲得一種通透的理解了。

秦末陳勝、吳廣起兵,六國紛紛復國,後戰國時代來臨。陳平本是魏國人,自然是應當歸屬於魏國。陳勝部將周巿領兵攻略魏國舊地,擁立魏公子魏咎為魏王,定都臨濟(今河南封丘東)。陳平告別了兄長妻子,與鄉里的少年一道前往投奔。魏咎任命陳平為太僕,負責管理車馬出行。以謀略見長的陳平多次獻策進言,不為魏咎所用,反而召來了讒言攻擊,陳平選擇了離開。

不久,項羽統領楚軍攻城略地,抵達黃河,陳平前去投奔,從此跟隨項羽,經歷彭城整編,北上救趙,鉅鹿大戰,受降章邯,得到項羽的信任,一直在項羽身邊供職,地位遠在郎中韓信之上。鴻門宴上,樊噲突然闖入軍帳,化解危機,劉邦藉口小解,離席外出,脫逃不歸。陳平受項羽之命,去尋喚劉邦,與張良相遇。二人惺惺惜惺惺,心有默契,磨磨蹭蹭耗費時間,回來敷衍了項羽,化解了一場反秦軍內部火併的危機。鴻門宴上的這點花絮,不僅可以窺探到陳平作為軍情人員的痕跡,也為陳平後來投奔劉邦埋下了伏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