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隋唐確立科舉考試製度以來,科考就是中國社會中的一件大事。近期上市的三全本《唐才子傳》中,記載了很多唐代才子的“高考”往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是如何考中狀元的?
說起王維,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性詩人,跟孟浩然並稱“王孟”,他的很多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王維還是唐代的一位“高考”狀元!
那麼王維是如何考中狀元的呢?也許有人要說,王維詩寫得這麼好,中狀元也沒啥稀奇的吧。不過,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雖然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但也不是詩寫得好就能考中的,否則為何像杜甫這樣的大詩人還會屢屢名落孫山呢?
據《唐才子傳》記載,王維考中狀元,與他考前拜訪過一位大人物有關係。王維是一位文藝全才,九歲就會寫文章,善寫草隸,精通音樂,深受唐睿宗之子岐王器重。考試之前,岐王讓王維抄錄幾篇自己寫的好詩,帶上自己新譜的琵琶曲,一起造訪九公主府邸。公主非常喜歡王維所作的琵琶新曲,王維又趁機獻上自己所寫的詩篇,公主讀後,又驚又喜,說:“這些都是我熟讀成誦的作品啊,我一直以為是古人的作品呢,原來是你的佳作啊!”於是極力向主持考試的有關人士推薦王維。由於得到公主的大力舉薦,加上王維本身才華傑出,於是他就考中了狀元。
儘管有學者考證認為,這個故事不一定確切,但這種呈獻詩文給達官貴人以求推薦的“行卷”活動,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社會風氣,所以史上流傳著王維的這樣一個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哪位才子考試得了神助?
王維得貴人相助就中了狀元,那麼有神明相助又會怎麼樣呢?高考期間,牛頓、魯迅等名人安慰。不過,據《唐才子傳》記載,唐代還真有一位才子在考試中得了神助呢!
這位才子是誰呢?他就是位居鼎鼎大名的“大曆十才子”之首的錢起。據說,錢起進京趕考途中,有一天晚上住在京口旅舍。那天晚上月色很好,錢起便在庭中散步。忽然,他聽到門外有吟詩的聲音,吟的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那個聲音來來回回,將這兩句詩一連吟誦了好幾遍。錢起覺得好奇,便循聲出門去追,結果卻又什麼也沒發現。錢起覺得非常奇怪,心想剛才吟詩的難道是鬼?
等到進京參加考試時,考的詩題是《湘靈鼓瑟》,錢起寫完之後,就用那天晚上鬼吟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作為結句。主考官看到這兩句詩後,非常欣賞,不禁拍手叫好,反覆吟詠,感慨說:“這必定是有鬼神相助啊。”於是便把他排在錄取名單前列。
這個故事或許是瞎編的,但“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確是神來之筆,餘韻悠長,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