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到底有多少私房錢

[ 歷史故事 ]

吉野號是一根毒刺

吉野號巡洋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痛點,是紮在中國人記憶中的一根毒刺。

在黃海大海戰之前的豐島海戰中,日本人突然襲擊,不宣而戰,率先開出第一炮的,就是吉野艦。

等到黃海大海戰爆發,吉野號作為日軍遊擊編隊領艦,如一匹兇悍而迅捷的頭狼,率巡洋艦衝擊北洋艦隊,重創超勇、揚威二艦。稍後,吉野為夾擊北洋艦隊,又帶隊從致遠艦正面透過。

於是,這場海戰中最悲壯的一幕出現了: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孤注一擲,令戰艦開足馬力,以衝角戰術,朝吉野艦撞去。遺憾的是,鄧世昌壯志未酬身先死,致遠艦在撞上敵艦之前,不幸爆炸沉沒……

是役,北洋艦隊慘敗,恥辱的是,居然沒有擊沉一艘日艦……不應該輸得這麼慘!

據當時世界軍事年鑑的統計,甲午海戰前,大清帝國這支海上武裝力量,居世界海軍的第8 位,僅次於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列強,而日本海軍世界排名僅為第16 位。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是系統性的潰敗,這是共識:政治腐敗、軍紀廢弛、理念落後、高層掣肘……武器因素並非最重要,但亦是非常重要。試想想,如果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擁有一艘像吉野這樣的行駛快速、火力迅猛的主力艦,形勢會好很多。

歷史就是這麼弔詭,吉野艦差點就屬於中國。

1875 年,光緒元年,清廷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10 餘年時間,李鴻章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但從1888 年開始,清朝海軍再未進口一艘軍艦。

李鴻章想要買快速巡洋艦,英國人隆重推薦航速最快的水面軍艦。但朝廷一幫人都反對,眾口鑠金,他就買不成了。

在清朝海軍裝備停滯不前的同時,日本海軍卻正突飛猛進。1891 年,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正式向英國提出訂購快速巡洋艦,就是李鴻章看中的那款,取名吉野號。當年英、德是中、日兩國最主要的軍艦進口地,你不買,就歸我。

在透過《馬關條約》獲得中國鉅額賠款之前,日本還是一個相當窮的國家,為了籌資購得吉野號,日本天皇甚至宣佈自己即日起到擊敗大清國前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還捐出了自己的首飾。日本國民大為震動,踴躍捐獻購買吉野艦,日本商人和民間還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後來募集到的錢可以買3 艘吉野號。

這時候,大清的慈禧太后,在幹什麼呢?

慈禧準備六十大壽

慈禧太后人生有兩大愛好:第一,過生日;第二,修園子。如果說她還有第三大愛好,那就是在修好的園子裡開生日派對。

甲午海戰爆發的這一年,慈禧太后60 歲。六十一輪花甲,以古人的標準已是長壽,普通人家都會擺兩桌,貴為大清帝國實際控制者,她怎麼也得好好慶祝慶祝!

給太后籌辦六十大壽,成為清廷官員最大的政治。

當時日本人已在蠢蠢欲動,東亞上空戰爭陰雲密佈,有見識的官員上奏章,請求更多關注對日戰爭,生日慶典嘛,小搞一下就行了。慈禧得知後怒不可遏,甩出了這樣的狠話:“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意思是:你不讓我好好過生日,我就讓你生無可戀。換種說法:你如果讓我好好過了這個生日,我就讓你以後每天像過生日一樣開心。

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官油子。各種馬屁各種奉承各種進貢,渾然不顧,日本人在一旁虎視眈眈,磨刀霍霍。

慈禧太后的大壽慶典,遠不止是擺幾桌酒看幾場戲那般簡單,她酷愛奢華,身居深宮,一直嚮往園林生活啊!當初作為秀女,她就是在這裡施展高明絕頂的手段,憑一支小曲,引起皇帝注意,從此飛黃騰達。

但圓明園已成廢墟,修復成本過高,經大臣們建議,她的目光轉為清漪園,於是將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加工擴建,在這裡舉辦盛大的六十大壽派對,並作為自己以後歸政光緒、頤養天年之地。

頤和園大到足夠舉辦馬拉松比賽了,修起來肯定花費不菲,但既然太后已下懿旨,下面的人能不修嗎?誰都知道,她霸蠻專橫,惹不起。當年,她想修圓明園,估工銀200 萬兩,戶部尚書閻敬銘稱無款可辦。慈禧言改修三海,閻仍答無款。慈禧居然大喝“滾出去”,閻敬銘羞憤成疾。這段往事,李鴻章寫進了日記。

慈禧要找自己信得過的人來辦此事,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夫、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奕,出任大清帝國總理海軍事務大臣,雖然奕對海軍一竅不通,且以貪腐著稱,但這絕對是個肥差啊!那些年,清廷投入最大的,就是海軍。

給太后祝壽的經費源源不斷,但海軍卻斷了炊。當時局勢很緊張了,李鴻章循部下之請,要求海軍衙門撥款60 萬兩,購快炮20尊,以替代各主要艦艇上之慢炮。豈料戶部和海軍衙門兩處竟一毛不拔。李鴻章不得已,只能從海軍日常糧餉給養之中擠出20 萬兩,聊購次等快炮12 尊,以平艦上官兵之積憤。

這場仗還沒打,其實已經輸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