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龍燈』戰術

[ 歷史故事 ]

敵變我變 隨機應變

從1947年3月起,國民黨統帥部在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等戰場轉為守勢,集中兵力對山東、陝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3月下旬,國民黨軍的3個兵團開始行動。

陳毅、張鼎丞、鄧子恢感到形勢嚴重,致電後方指揮部的粟裕、陳士榘,要求結束部隊休整,準備作戰。

關於作戰方向,陳毅提出四點設想,最傾向於主力南下,向臨沂、東海、新安之間突擊。

粟裕、陳士榘很快擬訂了南下作戰計劃,3月28日報中央和陳毅、饒漱石。

陳毅批准了這個方案。於是,粟裕、陳士榘等率野戰軍指揮所迅速南下,與陳毅在蒙陰縣坦埠鎮會合。

出乎意料的事情突然發生。

華野主力南下是晝伏夜行,自帶乾糧,不驚擾百姓,按說是相當隱秘的,但是,我軍剛剛行動3天,國民黨軍就發現了我軍的行動。

4月3日,國民黨飛機轟炸了坦埠地區,陳毅、粟裕和華東野戰軍指揮所的同志經歷了一次死亡的威脅。

敵人何以這樣快就掌握了我軍的行動,情報又是如此準確?後經追查才知道,有個補充到指揮所直屬隊的俘虜兵,原系國民黨軍排長,得知我軍的行動計劃後,便開小差,投奔國民黨軍告了密。

國民黨方面掌握了我軍的行動方向,一縱等主力南下作戰已不可能,原作戰計劃需要改變。

陳毅等人研究了敵軍的行動,感到魯西南地區敵軍力量相對薄弱一些。

為了分散敵軍兵力,求得在運動中殲敵主力,野戰軍指揮部決定,以一、三、十縱組成西線兵團,由陳士榘參謀長、唐亮主任統一指揮,攻擊泰安。

經過4天激烈戰鬥,我軍攻克泰安城。

泰安戰役期間,國民黨軍在72師附近的部隊一直沒有前來增援守城的72師。這裡面的原因,一是72師非蔣軍嫡系,二是國民黨軍指揮官顧祝同的戰略有所改變,他不注重城鎮的得失,而是一心要尋找我軍主力決戰。

電報嗒嗒 腳板啪啪

陳毅、粟裕識破國民黨軍的企圖,在一個多月的作戰中,我軍始終處於主動地位。西線兵團進攻泰安、寧陽,東線兵團在沂蒙山區與敵主力周旋。

我軍時南時北,有進有退,以高度機動迴旋的方法調動和迷惑敵人,使其無法抓住機會與我軍決戰。陳毅將之形容為同敵人“耍龍燈”,即揮舞綵球,引誘敵軍像長龍一樣左右迴旋,上下翻滾。

這一個多月的行動,實際上是敵我雙方互相試探、尋找戰機的過程。這一個多月,華東野戰軍各縱隊沒有什麼大戰,但都跑了不少路,非常辛苦。一些同志對來回撥動不理解,編順口溜說:“陳司令員的電報嗒嗒嗒,小兵的腳底板啪啪啪。”

陳毅、粟裕一直沒有尋找到合適的戰機,心裡也很著急。5月3日,他們向中央軍委報告:魯中敵人集中,不好打,準備分兵讓第一、第六縱隊進入魯南敵後,第七縱隊進入蘇北敵後,以扯散敵人重點進攻的兵力。

在這個關鍵時刻,毛澤東顯示出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5月6日,他覆電陳、粟:“目前形勢,敵方要急,我方並不要急。尤不宜分兵,不但一、六兩縱不宜過早分出,即七縱亦似宜暫留濱海地區一個月左右,作為鉗制之用,一個月後看情形再行南下。因此,五、六兩月你們除以七縱位於濱海外,其餘全部似宜集中萊蕪、沂水地區休整待機,待敵前進或發生別的變化,然後相機殲擊。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毛澤東建議:“我主力距敵要遠一點,不要守陣地,對敵正面側面後面一槍不打,讓敵放心前進,又使敵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當此時機好打則打之,不好打則以主力轉入敵後,局勢必起變化。”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