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這個歷史的叱吒風雲,我們還能看到謀士們的縱橫捭闔,而那些身居頂層的謀士們,他們不但能夠為帝王們“廓開大計”,還能夠知道帝王們眼下最需要的是什麼。即便是一些不是特別有名的謀士,也有一些十分高光的時刻。可以說,這些謀士們個個都是人尖。且看一些並不是特別有名的謀士們都有些什麼樣的高光表現。
袁紹手下有一個謀士叫逢紀,這個人因為跟著袁紹比較早,在袁紹跟前的話語權還是有的。袁紹得到冀州以後,審配得到了重用。審配這個人性格暴躁,容不得人,幾乎和所有人都有矛盾,逢紀也在其列。有人在袁紹面前說審配的壞話,袁紹就問逢紀。逢紀說:“審配這個人天性剛烈直爽,有古代正直之人的氣節,不應該對他有所懷疑。”袁紹問:“你不是很討厭他嗎?”逢紀說:“以前我和他爭論的都是私人之間的事情,而今天所說的都是關乎國家的事。”袁紹非常高興,結果是審配繼續得到重用。從此以後,這個逢紀成為審配一派。
劉表手下有個謀士叫韓嵩,官渡之戰前被派往許都出使,實際上是讓他前去觀察形勢。韓嵩說:“聖人的節操是實現理想,一般人的節操是始終堅守。我韓嵩就是一個守節者。什麼是守節者呢?就是侍奉一個君主到死。將軍手裡還有個天子,必須要定下我這次出使的名分。否則,皇帝的官員,是將軍的舊屬吏(故吏)。一旦那樣,我就只有聽天子的,不再為將軍赴死了。希望將軍您想明白,不要欺騙了我韓嵩。”等韓嵩出使回來,極力稱讚曹操,劉表非常生氣,列開陣仗要殺了韓嵩。韓嵩說,是將軍欺騙了韓嵩,並不是韓嵩背叛了將軍。劉表對答不上,在妻子蔡氏的勸說下,暫時把他關押了起來。
劉備手下有個官員叫殷觀。劉備和孫權聯合打敗曹操後,相互推薦對方為州牧,關係看起來更加緊密。孫權派了使者前來對劉備說,希望兩家共同奪取蜀地。殷觀說:“我們給吳國人當先鋒,如果沒有攻下蜀郡,退回來又會給東吳軍以可乘之機,那麼大事就不好了。現在只能在口頭上贊同伐蜀,而同時告訴他們,我們剛剛佔據了幾個郡,不能再興師動眾,東吳人一定不敢跨過我們的領土,單獨去攻打蜀郡。像這樣有進有退的計劃,我們可以得到吳、蜀兩方的好處。”劉備聽從了這個計劃,孫權果然把準備進攻的部隊撤了回去。後來劉備進入西川,孫權怒氣衝衝地說:“狡猾的惡棍!竟敢對我使用欺騙的手段!”豈不知這個計策竟是來自主簿殷觀。
閻圃是張魯的功曹。張魯自立於漢中,朝廷無奈給他封了一個官,叫作鎮民中郎將,兼任漢寧太守。張魯部下很多人勸他稱漢寧王。張魯的功曹閻圃說:“漢中人口多,物產豐富,四周地形險要,你在這兒可以獨斷專行,富貴誰也奪不去,不要急於稱王。一旦稱王,先出頭的災禍就會找到你。”張魯聽從了閻圃的建議。閻圃因為勸張魯不要稱王,後來也被曹操封侯了。
這些謀士在集團當中並不是處在最高職位上,但他們一樣演繹了一出出精彩紛呈的三國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