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努力與失敗

[ 歷史故事 ]

歷史試圖勵精圖治,以挽危局,卻在繼位後短短十七年斷送江山,中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步萌芽的時候不得不改朝換代。穩坐江山的清朝邯鄲學步,繼承並鞏固了明王朝封建專制的衣缽,從而導致共和政體在中國的實現延宕了三百多年——在這個意義上看明帝國的猝死,實有深意存焉。

不妨話說從頭,看一下崇禎的努力與失敗。

天啟七年(1627)十月二十七日,貢生錢嘉徵上疏揭露魏忠賢十罪,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一、並帝。魏忠賢與先帝相提並論,“奉諭旨,必雲朕與廠臣”,錢嘉徵質問歷史上“從來有此奏體乎?”二、蔑後。魏忠賢蔑視皇后,並試圖置其於死地。三、弄兵。魏操刀于禁苑之中,玩的就是武力威脅。崇禎皇帝接到這封奏疏時,年僅十七歲,即位才兩個月,而魏忠賢把持權柄多年,試圖問鼎最高權力。

但是崇禎皇帝在這個時刻顯示了他的謀略。他召來魏忠賢,令內侍讀錢嘉徵疏,一條一條讀得慢條斯理卻又暗藏殺機。十一月初一,崇禎下令將魏忠賢安置在鳳陽,三天後,他發出逮捕令,要將已經上路的魏忠賢逮治。已經走到阜城的魏忠賢畏罪自殺,崇禎“詔磔其屍,懸首河間”,在政治學和生物學上徹底完結魏忠賢這個人或者說社會符號。

應該承認,崇禎帝朱由檢最初的突圍形象堪稱完美。他在逮治魏忠賢的手段和策略上從容不迫、遊刃有餘,顯示了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老到成熟;並且在後續動作上,崇禎也有成熟設計——這是一個為意欲重生的帝國開山闢路的設計,裡面包含了皇帝的雄心與渴望。

天啟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崇禎開始打擊魏忠賢團伙。崇禎帝下詔:“天下所建魏忠賢逆祠,悉行拆毀變價。”包括“五虎”“五彪”在內的魏忠賢集團骨幹分子受到懲處。這個歷時一年多的打擊行動由崇禎親任總指揮,並最後裁定。處罰結果毫無疑問是嚴厲的或者說毀滅性的:魏忠賢團伙中魏忠賢、客氏二人磔死(凌遲處死)。崔呈秀等以“首逆同謀”罪立斬;劉志選等以“交結近侍”罪問斬,判秋後處決;魏廣微等十一人與魏志德等三十五人,全都充軍,罪名是“諂附擁戴”,太監李實等以“交結近侍又次等”罪,判充軍;顧秉謙等一百二十九人以“交結近侍減等”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黃立極等四十四人被開除公職,永不敘用。這樣在《魏忠賢欽定逆案》中,共有二百六十餘人受到處置,與主審官、閣臣韓爌最初試圖以四五十人結案的判決設計不可同日而語。崇禎大開大合的處事作風在“詔定逆案”中鮮明地體現了出來。

與此同時,他又開展撥亂反正工作,將天啟年間被魏忠賢壓制的官員解放出來,讓他們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比如重新起用袁崇煥等;為遭受魏忠賢陷害、含冤去世的老臣恢復名譽,比如贈予已故官員楊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左光斗右都御史,魏大中、周順昌太常卿等官銜。雖說這些恤贈都是些死後清譽,卻也表達了皇帝與舊時代一刀兩斷的堅強決心。這個時候的崇禎,事實上是與時間賽跑——帝國沉痾遍身,他願意做減負者和治療師。崇禎或許相信,帝國應該還有救,因為他在發力,全身心地投入,以犧牲者的虔誠或者說奉獻,來換取帝國觸底反彈的機會和可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