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寶座坐穩之後,在給李建成發喪時,李世民再次痛哭流涕。
魏徵是貞觀時期第一名臣,李世民對他最為倚重,評價也最高。魏徵病危和去世時,他曾3次痛哭流淚,並對朝臣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魏徵去世,我失一鏡。”但不久,聽奸人誣告說魏徵拉幫結夥,有謀反之嫌,他便派人將其墓碑推倒砸碎。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愛將,出生入死,戰功累累。一天,他問尉遲:有人告你謀反,是怎麼回事?尉遲立刻脫下衣服,露出滿身傷疤給他看,李世民當即痛哭流淚說:我不懷疑你,才跟你直說的。
李世民的弟弟和子侄們到外地去做官,送別時他也會流淚哭泣,說:弟兄們原來都在京城,天天見面,該有多好,現在你們到外地去,想你們時卻見不到,叫人難過。其實,李世民和這些人並無多少感情,也不希望他們留在京城。
據《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自晉陽起兵,中經“玄武門之變”稱帝直到伐遼失敗病逝,有記載可查的,李世民共哭25起,31回。中國曆代400多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乃愛哭之冠。
和李世民相反,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女皇武則天則相當會笑。她派侄子武懿宗帶兵抵禦契丹入侵,原本希望得勝還朝,給武家增光。沒曾想,武懿宗到前方,一仗沒打就望風而逃,還謊報說打了勝仗。慶功宴上,御史郎中張元一獻詩說,武懿宗“甲仗全拋卻,騎豬正南躥”,揭了他逃跑的老底。
武則天問,打仗不是騎馬嗎,怎麼說騎豬呢。張答:騎是夾著,豬乃豕也,打了敗仗,夾著屎倉惶而逃。武則天用人失誤,鑄成大錯,此時她當然十分尷尬而難堪,換一個人也許會惱羞成怒,將張元一治罪,但武則天卻拍掌大笑,前仰後合,以此將場面應付過去,將自己的大錯在眾臣面前輕鬆放下。
一日,武則天問張元一,你在外面聽到什麼訊息了嗎?張答:有人說,姓朱(紅色)的穿綠衣,姓逯(綠)的穿紫衣,姓呂(驢)的騎馬,姓馬的騎驢,以名為姓李千里,以姓為名吳棲梧,左邊胡(姓)御史,右邊御史胡(胡人,西北少數民族朝廷用人混亂不當,大材小用,無材大用,不該用的也用。但武則天聽後,卻只笑一笑,說:今後用人不濫就是了。
一次,武則天與一女子騎馬並行,那女子是靜樂縣令的夫人,河內王武懿宗的妹妹,屬於皇親國戚,由於她矮且醜,人送綽號“大哥”。張元一隨行在後,遂作打油詩:“馬帶桃花錦,裙拖綠草籮。定知紗帽底,形容似‘大哥。”他這詩不論譏諷誰,都是犯上之罪,但武則天頗為大度,只微微一笑。
武則天為籠絡民心,允許舉人不經考試即可做官,有個叫沈全交的文人,作詩諷刺這件事,被御史紀先知押到御史臺審問,定了個“謗朝政,敗國風”的罪名,先在朝堂打板子,然後準備判刑。武則天聽後,笑著對那位御史說,只要你們施政不濫,何必怕天下人議論。不要定罪,立即放人。
有人說,武則天時期愛殺人,官員們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但不知為什麼,這些人竟有閒心給別人起綽號,甚至起綽號成風。
據史料記載,宰相婁師德身材高大,臉膛黝黑,一條腿瘸,有人給他取綽號“衛靈公”(守靈者)。刑部侍郎吉頊常昂首走路,且身材高大,綽號是“望柳駱駝”。宰相李昭德瘦小,綽號是“髒猴”。修文館學士馬吉甫一眼失明,人稱“(射箭)瞄準師”。張元一腳短,肚子大,縮頸,眼皮下垂,吉頊稱他“逆水蛤蟆”。禮部尚書祝欽明體胖而臀肥,呼為“大堆肉”。名相姚崇身材高大,走路急,綽號“追蛇鷹”。殿中監姜皎體胖而臉黑,人送綽號“母豬”。舍人齊虎衝愛閉一眼看東西,人稱“抓蝨老太”。
在戰戰兢兢的氣氛中,這些朝臣還這麼愛起綽號,箇中原因讀者可以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