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4年春,滕子京被貶至嶽州任知州。到任嶽州不久,仕途失意的滕子京便邀請了一群文人墨客朋友去岳陽樓遊玩散心,看到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竟然破敗不堪、損毀嚴重,於是便動起了要重修岳陽樓的念頭。
然而,重修岳陽樓又談何容易,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大量的金錢。況且,嶽州百姓非常貧窮,人力倒還好解決,資金卻不易籌到。向朝廷申請撥款?但他此次之所以被貶嶽州,就是因為有人彈劾他“亂花朝廷金錢”,他怎麼敢再向朝廷伸手要錢呢?可是,如果不伸手向朝廷要錢,那麼重修岳陽樓的資金從哪裡來呢?
這天上午,因籌不到重修岳陽樓的錢而鬱悶發愁的滕子京,穿著一身便服領著一個跟班在街上散心,突然聽到前面一個婦人對一個男子抱怨:“別人欠我們的錢要不回來,我們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出於好奇,滕子京便派跟班悄悄前去打探究竟。原來,這名男子之前借一筆錢給朋友做生意,沒想到朋友做生意發了財後卻對還款之事閉口不提,男子追著討要了幾年,他的朋友都以各種藉口推託,就是賴著不還錢。
“竟然有這樣的事!”滕子京聽後非常生氣,他決定要懲治一下這個欠錢不還的“老賴”。於是,滕子京派幾名衙役把那個“老賴”抓到衙門來,要“老賴”立刻償還欠男子的錢。懾於官家的威嚴,“老賴”乖乖地償還了欠男子的錢。事後,滕子京又經過調查得知,在嶽州還有很多欠債不還的“老賴”,他們總是以各種理由拖著不還債主的錢,而債主又大多拿他們沒有辦法,有些債務甚至一賴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最後不了了之。知曉了這種情況後,正為重修岳陽樓缺乏資金而煩惱不已的滕子京,腦海裡忽然就想到了一個籌資的好主意:向“老賴”們開刀!協助債主討要欠款,前提是債主要捐出一部分追討來的欠款,用於重修岳陽樓。這樣做既整治了嶽州的這股歪風邪氣,又能籌集到重修岳陽樓的資金,一舉兩得!
第二日,滕子京命衙役在全城張貼布告,佈告上這樣寫著:民間有宿債不肯償者,獻以助官,官為督之。意思就是說,凡是討不回債款的債主,如果願意將他們的一部分債權捐獻給政府修繕岳陽樓,官府將會協助他們追討債款。佈告貼出後不久,那些被“老賴”們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債主們蜂擁到府衙大堂,紛紛請求官府協助他們追討債務,並同意捐出一部分錢財修繕岳陽樓。就這樣,滕子京替當地民眾清理了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死債”,籌集到了萬餘貫的資金。滕子京用這筆錢把陳舊的岳陽樓修繕一新,並再次邀請范仲淹等一群好友重遊岳陽樓。
范仲淹看到昔日破敗不堪的岳陽樓,如今重煥光彩,極為壯麗宏大,心中禁不住感慨萬千,文思泉湧,當即揮毫作賦一首,就是被後世廣為傳誦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