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都種什麼樹?

[ 歷史故事 ]

門前梧桐樹,我自親手栽。

百鳥不敢落,單等鳳凰來。

陽春三月正是種樹的好時候,古代的詩人也未能免俗。一起來看看他們都種了些什麼樹吧!

屈原有一篇《橘頌》很有名。這是有記錄以來,中國文人寫的第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橘樹為喻,表達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屈詩翁顯然對橘樹十分鐘愛,開篇就稱之為“后皇嘉樹”,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天地間第一好樹。相傳屈原善於種橘,郢都許多人都來向他要樹種,屈原來者不拒,還把種橘要領傾囊相授。

東晉陶淵明也是位種樹達人。從他的詩,我們就可窺一斑,像“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等。陶淵明最愛的還屬柳樹,他歸隱後在自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還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流傳後世。

李白有詩云:“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詩仙親自種過桃樹,而且非常掛念呢。杜甫居成都草堂,為給草堂綠化,到處尋覓優良樹種,他曾寫《憑何十一少府岜覓榿木栽》、《詣徐卿覓果栽》詩。榿樹是落葉喬木,葉長倒卵形,果穗橢圓形,木質較軟,嫩葉可作茶的代用品。那詩中的果樹又是什麼樹呢?詩曰:“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白居易種樹的熱情非常高,從其詩文裡我們可知他種過山石榴(杜鵑)、山櫻桃、竹、柳、桃、杏、榆、梅、蓮、荔枝等。這麼多種樹真令人瞠目,香山居士應該叫種樹居士才對啊,呵呵。白居易當過中書舍人(別稱紫薇郎),所以對紫薇花十分鐘愛,有“紫薇花對紫薇郎”、“紫薇花對紫薇翁”詩句傳為美談。

柳宗元也是位種樹“大家”。他當柳州刺史時種過柳樹,作詩自嘲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他還種過黃柑樹,說:“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便城隅。”柳宗元寫過一篇《種樹郭橐駝傳》,總結了很多種樹經驗,以及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蘇軾種樹品種繁多,不遜色於白居易。他種過鬆柏、柳、竹、桑、慄、棗、蓮、柑橘、柚、荔枝、楊梅、枇杷、含笑等,樹種涵蓋東西南北,蔚為大觀。他還寫過《種松法》等文章,以實際行動向柳宗元看齊。

古代詩人裡好種樹的多矣,比如歐陽修種過柳樹,唐伯虎種過桃樹。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詩人林逋一生隱居,與梅、鶴為伴,號稱梅妻鶴子,愛樹到這種地步還真是古今罕見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