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的大亂世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從頭到尾都是一幫官宦子弟在爭奇鬥豔。
袁紹張口閉口就是:“我家四世三公。”袁術還因為跟他爭身份鬧得分道揚鑣。曹操的國防部部長,雖說是用錢買的官職,但家族地位確實也躋身一流豪門。其他如孫堅、公孫瓚、劉表、馬騰等,祖上三代無不是吃著漢朝的皇糧,最差的也是地方豪族。
與其他人相比,劉備既沒有高官父親,也沒有豪門親戚,可謂貧寒。雖然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但這時家道中落,跟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
他從小家裡窮得念不起書,不得不靠練攤賣草鞋為生,還是親戚們湊錢幫他完成了讀書。靠著低起點,劉備硬是在豪門遍地的漢末三國打破了森嚴的階級壁壘,成為坐擁萬里江山的帝王。
184年,幽州涿郡,在一片桃園中,劉備跟關羽、張飛正在商量創業計劃。當時黃巾軍到處搶佔地盤,幽州也不能倖免。如果打敗他們,就能拿到漢朝的事業編制。雖然級別不高,但起碼捧上了鐵飯碗。
大家都是貧寒子弟,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拿命去拼。經過一番創業路演,他們融了一筆小錢就招兵買馬,開始了一生的征程。
一番浴血奮戰,劉備不僅在戰火中活了下來,還得到了安喜縣尉的職位。還沒等哥仨慶功,朝廷就下達了命令:“凡是憑軍功當官的,一律免除。”啥意思?用完就卸磨殺驢?劉備默默地說:“天下不太平,到處都有盜賊,總有我們的用武之地。”
他們沒有靠山,唯有手中的拳頭和心中的勇氣。
劉備這一輩子,實在是太背了。他帶著關羽、張飛離開涿郡後,半路加入了一支剿匪隊伍,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被拉到徐州。又是一番血戰,掙到了下密縣丞的官職。
一個外來的年輕小夥,帶著兩個小弟就想當過江龍?想多了。沒多久,劉備就被本地土豪給轟走了。隨後幾年,他一直奔波在剿匪、當官、離職的路上。
創業屢次失敗,一般人早就崩潰了。而劉備只是默默地擦乾眼淚,站起來再出發。平原縣令就是他當過的最大官職,而這時的曹操、袁紹早已是坐擁數座城池的諸侯了。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豐富的經驗、廣闊的閱歷、不屈的意志才是事業成功的基本素質。經過十年曆練,劉備早已超越了無數的同齡人。194年,劉備跟隨青州刺史田楷救援徐州。一見面,徐州刺史陶謙就覺得這個年輕人不一般。他說:“我的兩個兒子都不行,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
第二年,陶謙去世。因為有他的遺囑,再加上陳登和孔融的支援,劉備接任了徐州刺史。一個基層幹部突然成了一方諸侯,劉備沒有任何不適應。工作的方法論他早已在基層時就學會了,現在不過是套用在更大的地方而已。
這一次,劉備、關羽、張飛仍然沒有開心多久,因為呂布反了。原本出於好心,劉備收留了無家可歸的呂布,誰知道他卻恩將仇報。呂布號稱“當世虎將”,在戰場上還沒怕過誰。根基不牢的劉備只要在戰場上失敗一次,就沒有翻盤的機會。好不容易事業有了起色,卻再一次成為鏡花水月。
創業15年,每當有所成就時就會遭受更大的失敗。如果是其他人,也許早就認命了:“算了吧,我就沒有成功的運氣,還折騰什麼?”可劉備說:“人生嘛,醒著就要拼。”
幾年後,劉備更加落魄,落魄到只能跑到荊州劉表那裡混飯吃。
有一次,他跟劉表坐在一起聊天,旁邊還有呂布的謀士許汜。許汜就吐槽當年的那些破事:“陳登是個江湖人士,一點兒都不懂尊重別人。當初我路過他家時,他竟然酒都沒給我喝一口。這也就算了,他居然自己睡在豪華別墅裡,卻把我安排到招待所,真是豈有此理!”
劉備一聽就火了:“如今天下大亂,你身為謀士卻不思救國,成天想著買房賺錢,誰看得起你?要是我的話,就自己睡到百尺高樓上,把你扔到地上去。”
“以天下為己任”,短短六個字,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啊。只有胸懷大志者,才能忍受眼前的失敗,百折不撓,在困境中尋找光明。
劉備為什麼屢戰屢敗,卻能屢敗屢戰?因為他求的從來都不是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是“天下太平,道義永存”的宏偉抱負。他的一腔熱血不僅感染了當世的無數英豪,更被一千年後的辛棄疾化作筆下的八個字:“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當你認清了生活的殘酷真相後,還能否對這個世界抱有最大的善意?